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一周声音:我对励志和培优深恶痛绝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10-15 09:29:32

  “把助学金亲手交给孩子们,这事就算完了,再想要报答没意思,那叫自私。”

  ——62岁的河南老人慕振奎,17年来出资40万元资助了400多名贫困学生,自己却过着寒酸的生活。有的学生得到资助后从没给老人写过一封信,打过一次电话,但慕振奎却一点也不在乎。

  “我对励志和培优深恶痛绝,这是摧残人性。”

  ——易中天谈到其“家教经”时表示,最好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他说,一个人有没有“志”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励”出来的,现在流行的成功学像一剂毒药,塑造出来的成功像“人造森林”,而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既有参天大树,也有小花小草。

  “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缺少的挑战精神和创新精神,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未来的大气和轻松,从他们身上更看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新秩序和新文化。”

  ——新东方集团总裁俞敏洪撰文给“80后”高唱赞歌,称尽管“80后”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整体上会比我们过去的任何一代人都更加健康向上地成长和发展,一定会成为我们合格的接班人。

  “到底是该对学生前途负责,还是对学生语文素养负责?”

  ——湖南常德一中语文教师杨智慧投书媒体,痛诉语文教学已成为“高考奴隶”。当看到学生在自己的高考训练模式下,考试分数不断提高,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和歉疚,怕自己是教育的罪人,怕自己是扼杀学生语文天性的刽子手。

  “我觉得80后的一些个性都被歪曲、放大,‘妖魔化’了。”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编辑出版系毕业生沈园进行的调查显示,75%以上的大学阶段受访者认为,青春文学没有反映“80后”的真实生活。沈园认为,现在的青春文学在利益驱使下,怎么好卖就怎么出,相比日韩的快乐青春文学,国内青春写作中大多充满悲伤、绝望、伤感的情绪。

  “才刚做了大一新生一个月的宿舍导师,我就觉得累了。每周都会接到他们各种各样问题的电话,就连一些本来自己能解决的事情,也要让你帮他去做。我都快成保姆了。”

  ——一位大学生宿舍导师抱怨现在的大学新生都是长不大的孩子,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压力都“大大方方”地一股脑抛给宿舍导师。

  “妈,明天研究生网上报名就要开始了,你攒好学费等儿子的好消息吧。”

  ——大连的肖女士身有残疾,供儿子上大学已经掏空了家里的积蓄,可儿子执意要考研究生,还给母亲在北京找了一份刷厕所的工作,逼着母亲供自己上学,还说腿上有残疾的妇女就只能干保洁了,这让肖女士十分伤心。

作者: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