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室“华图”中国公务员考试培训第一品牌
教育不公现象主要体现在教育机会不公、教育过程不公、教育结果不公等方面。只有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才能从体制源头上理顺关系,解决问题。
“公平的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尽管政府对保障教育公平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的某些缺陷,教育不公现象仍屡见不鲜。教育的不公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教育不公现象,依然受到很多代表委员的共同关注,代表委员认为教育不公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2007年“两会”上,对教育不公关注的代表委员们也在积极探寻着破解教育不公的手段。
瞿世镜委员认为,教育不公产生的根源,还在于某些体制性的失衡,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才能从体制源头上理顺关系,解决问题。
在众多代表委员们开出的药方中,致公党委员们集集体之力开出的药方,颇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在他们看来,首先在大局上,要把维护教育公平确立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维护教育公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基石。在义务教育阶段,牢牢树立“公平优先于效率”的观念,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公平和效率并重”的方针。
其次在操作层面上,中国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要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致公党建议在国家预算法中,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定明确的预期目标,努力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尽快实现。同时,要加大调整国家教育资源内部分配、城乡分配、区域分配,逐步调整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负担的比例,由目前的县级统筹为主转向以省和中央为主,建立由中央、省、地、县四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供给机制。
此外,还要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他们建议通过发行教育公债以保证国家财政对教育的稳定投入。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工具,建议国家出台相应措施,使教育彩票成为教育筹资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对于城乡间教育差距过大的问题,在两会代表委员们看来,农村教育的问题主要是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主要是投入不足。解决这个问题依靠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因此应严格规定财政性经费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比例,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间存在的教育不公,则要通过彻底取消重点、示范学校等来从根本上解决,严令禁止对重点、示范学校在财政拨款、师资配备、招生等各方面采取优惠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应一视同仁,按人头平均拨款,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拨款制度。各种建设费用,应优先向薄弱学校、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严格限制公办学校收取择校费,禁止重点、示范学校举办各种实验班、特长班、奥数班,有关部门也应重新考虑“名校办民校”的政策依据,规范公办学校的招生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