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刘翔终于输了,输得好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9-30 09:46:19

  北京时间9月28日晚上9点25分,2007上海国际田径大奖赛在上海大学生体育场举行,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罗伯斯以13秒01获得冠军,刘翔以13秒21获第三,未能实现上海站三连冠梦想。

  刘翔终于失利了,这一刻并未让人等得太久。刘翔的失利,让不少国人失望,“大满贯”的荣光还未散去,失利的消息便猝然而至,于是有网友愤怒得有些失态:“在自家门口丢脸。”当然也有人很聪明地为刘翔辩护:“把压力留给对手是很高明的做法,刘翔真的很聪明,甚至是狡猾”。其实无论是咒骂还是开脱,都是一种输不起的心态。

  正如足球是圆的一样,竞技体育的美感在于,它的结尾不可预设。因此,面对刘翔的失利,我们应该坦然接受。

  这仿佛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心理写真:刘翔一旦夺冠,“不虞之誉,纷至沓来;求全之毁,几乎绝迹。”各种冠冕,无以复加,被赞美得天花乱坠,赞美人匍匐在地,只差高呼万岁;一旦失利,一些人便真的势利了,刘翔便被臭骂得狗屎不如,仿佛要打入地狱,再啐上一口才过瘾。当年的体操王子李宁,就因汉城奥运会失利,饱受了冰火两重天的舆论折磨。其实,鲁迅早就感叹:“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而现实却是,不虞之誉和不虞之毁,皆泛滥成灾。须知,举凡任何不负责任的吹捧,就像任何不设底线的棒杀一样,都大可存疑。

  刘翔为什么会失利,业内人士可以从技术角度见仁见智。作为非体育专业人员,笔者认为,刘翔也确实需要一场失利了。原因有二,其一不失利就无法遏止一些国人的亢奋心态。一些人已经太亢奋了,刘翔在他们眼中是神,无所不能,无所不为,这种神化的思维确实需要一场失利来冲淡。其二,不失利就减轻不了刘翔身上的负重。无法否认的是,刘翔一旦被定位为英雄(甚至是民族英雄)时,他就无法选择,只能胜不能败,谁能体味个中压力?这一失利反倒是释压的机会。

  不妨回顾自“大满贯”后与刘翔有关的一些风波。先是世锦赛决赛前的突然落泪,接着是有人发贴炮轰刘翔不尊重国旗,不配做中国人,最后是有记者追问,“你跟冬日娜到底什么关系?”“不说破纪录是不是推卸责任?”除去这些便是商业活动的挤压,面对纷至沓来的商业合同,面对无休止的应酬,刘翔怎能应付得了,又怎能不应付?最关键的是,2008奥运当前,刘翔身上背负的是全中国13亿人的期待,在刘翔身上,110米栏大满贯早已不是笼统的体育赛事了,它成了一个个被寄予厚望的光怪陆离的符号。

  需要追问的是,刘翔无论是夺冠还是失利,为何总能引起轩然大波,单纯的体育比赛为何如此搅动人心?笔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有太多的东西强加在体育身上。其实,一场体育比赛,无论胜负,都不必情绪极端,胜了就欣喜若狂,败了就歇斯底里,这恰恰违背了体育精神的真义。我们为何动辄对寻常的体育赛事斤斤计较,甚至表现得失态,就在于我们没把体育单纯看做体育,我们太焦虑了,太需要胜利了,我们需要靠胜利来昂扬人心,我们需要靠体育来树立信心、凝聚人心、彰显雄心。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