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里有话 漫画 吴之如
日前,兰州市文化稽查队查获了一起盗版教辅案件,3万余册、码洋价值高达100多万的盗版教辅足以“震撼神经”。自1999年至今,兰州市文化稽查队查缴的各类非法出版物达1000余万册(张/盘),其中各类非法盗版书刊及教辅材料640多万册。尽管“战果辉煌”,但盗版教辅材料却屡查不绝,让单一的执法人员的打击显得力不从心。(9月28日《兰州晨报》)
从相关报道中我们得知,在整个盗版教辅流程的链条上,盗版者暴利下的作为只是一种表象,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学校领导甚至老师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无论之前的流程多么复杂,都要通过“教育”这个环节来“消化”。不法分子在炮制出盗版教辅材料后,一般会以定价的35%到60%的折扣转卖给中间商或直接批发给学校。正是这一巨大的利益空间,使一些学校的教辅乱收费屡禁不绝,而学生则是这个链条上的终端环节。
可以说,盗版教辅资料的泛滥,成了教育系统内一种无形的、人人都默认的“规则化运作”,成了一种难以监督的“扎堆腐败”。盗版教辅资料扰乱了教材教辅的市场秩序,影响了学生正常学习和智力开发——学生支付了正版教材教辅全额费用,拿到的却是印刷质量差、问题多的盗版教材教辅。与此同时,盗版教辅资料也侵犯了教材教辅著作人的合法权益。
斩断盗版教辅背后的利益链需要下猛药。笔者认为,在端正办学思想,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前提下,要用好三服“处方”:一是要用足用好现行法律,对销售教辅资料过程中出现的商业受贿行为及时严肃查处,要把盗版分子打得“倾家荡产”;二是用制度“设防”,完善教辅书的管理和订购制度;三是降低正版教辅资料的价格,让其接近“零利润”——从“百年树人”的长远角度看,这样的“投资”是值得的。如此,方能使盗版教辅寿终正寝、淡出公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