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周氏兄弟30年艺术回顾展”。周氏兄弟对国内而言,公众知晓度不高。但另一方面,从一些专业的评论来看,周氏兄弟在西方主流艺术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围绕这次展览,中国青年报记者徐百柯采访了作为此次展览牵线的诗人欧阳江河,他谈到中国当下艺术界的某些问题。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非常明确地意识到一点:周氏兄弟给西方抽象绘画带去了一个来自中国古老的绘画传统中间的可以说是符号性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一种梦幻般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意象性。这也就是我认为的,他们给西方当代抽象艺术带来了新的方向、可能性和能量。
在开展第二天的讨论中,有国内评论家认为周氏兄弟只能被划在现代艺术家。因为他们的抽象符号,不是来自我们所说的当下生活,而是来自古老神秘的原始符号。我是很反感这样的定义的。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定义。
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圈子定义。那是少数画家、画廊老板、艺术炒家以及策展人还有所谓的批评家共同塑造的一个概念。
周氏兄弟这次回来展览,很多人看过之后的反应都是觉得很震撼。但是一回到我们所熟悉的理论概括和定义里面来以后,你就发现中国艺术界现有的理论很难概括他们。
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已经进入一个非常糟糕的状况,我认为出了非常大的问题。对比周氏兄弟这次展览体现出来的那种当下性、随意性,那种多样性、广阔性,那种巨大的气场,国内很多当代创作是一个越走越窄的过程。
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目前当代艺术表象上的红火,是来自市场,那么这个市场最终是什么意义上的市场呢?周氏兄弟的市场是欧美主流的收藏家的市场,买他们画的人一定都是懂得欣赏他们的人。中国当代艺术是什么人在买呢?大部分都是炒家。炒家看到这个东西能赚钱,就像买房子和买股票一样,因为可以升值,他就买。所以中国当代艺术家、当代艺术的概念,经常是一个市场追捧出来的概念。
我觉得周氏兄弟这次给我们带来几个启示,其中一个就是怎样对待成功。中国当代语境越来越强调成功文化,相对应的,挫折已经扭曲了很多人,给他们造成伤害,而且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还有他们的创作,包括对创作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周氏兄弟到美国之初也有过短暂的挫折,但他们很奇怪,有一种大地艺术家的气质,或者叫做手工匠人,甚至海盗般的气质。他们靠的就是人那种有点“土”的东西,不太敏感的东西,很狂妄的东西,但是没关系,这些东西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而他们对待成功的态度,反而很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