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9月28日电 据南国早报报道,61岁的罗运秋是柳州市屏东社区党总支委员兼支部书记,每天下午,他都要出门到处转转,寻找小偷。他曾在生死搏斗中被划伤8刀,曾因为咬住小偷刺入嘴里的刀而被崩掉门牙。要说与小偷打交道的故事,罗运秋可以讲上三天三夜。很少有人知道,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背后,都有他家人揪心的担忧。
侠肝义胆迄今抓了四百多个小偷
罗运秋对小偷的仇恨源于自己两次被盗的经历。第一次是1971年。那次,还在部队工作的他到广州出差,被偷走内有现金一百多元的钱包。身无分文的他,吃饭和回部队的路费都成了问题。热心的派出所民警给了他一元钱吃午饭,他再向广州的战友借10元钱做路费,这才狼狈不堪地回到部队。
第二次遭遇小偷是1981年,当时他已转业到柳州。那天,他口袋里装着刚领的55元月薪,抱着年幼的小女儿在拥军路口乘坐公交车,不料在车上被掏了兜。丢了一个月的工资,一家人眼看要喝西北风。幸亏他姐姐资助了他20元钱,帮他渡过难关。从此,罗运秋恨透了小偷。
和小偷较上劲,是从1993年开始的。那年,他当上柳州市合金材料厂保卫科科长,按照当时的政策,上级给他配备了一支手枪。那时候,常有小偷窜到生产区偷工业设施,或溜进生活区偷单车。有了枪,罗运秋的胆子一下子大了起来。罗运秋回忆说:“小偷多是成群结队的,有的还带着刀,我以前也害怕他们。几次成功抓获小偷后,觉得小偷也没什么可怕的,他们大多做贼心虚,不敢对我怎么样。”后来,原先配的枪按照规定上缴了,但罗运秋“抓惯了”小偷,也不怕了。
2004年3月,他退休后,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党员义务巡逻队,还常常单枪匹马到车站、市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找小偷来抓”。从1993年到2007年6月底,罗运秋累计抓获小偷456人,协助公安部门缴获赃款1.475万元、自行车123辆、手机16个、高顶篷汽车一辆、电动车两辆、铂金项链一条。
生死搏斗一口咬住刺进嘴的刀
罗运秋说,他大半辈子抓了400多个小偷,碰到带刀的小偷有十几个,敢把刀拿出来伤人的并不多。
1998年11月29日凌晨,一名男子窜进该市合金材料厂盗窃变压器的铜线。罗运秋得到报告后,带着自行车守候在围墙外面。扛着一袋铜线的小偷发现被围,把袋子一丢,爬墙逃跑。罗运秋骑车追过去,一直追到市卫校后面的居民区。欺他孤身一人,小偷挥刀乱刺。罗运秋扑过去,把小偷压在身下。小偷举刀刺向他的嘴,他张口咬住刀,“嘣”地一声响,他还以为自己把刀咬断了。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脸被划了8刀,那“嘣”的一声,是一颗门牙被崩掉的声音,还有两颗门牙被撬松了。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生死搏斗,罗运秋终于制服了这个小偷。民警和他的同事赶来后,罗运秋被送往医院。医生忙了两三个小时,给他止血、缝合伤口。之后,他被转到住院部。天亮了,罗运秋离开住院部,回家取换洗的衣服。
罗运秋的老伴张焕容回忆说,那天清晨,一夜未归的罗运秋推开家门。她闻声起床,从卧室走出,看见老伴的脸部肿得变形,沾满凝固的血迹,脸上是横七竖八被缝合的伤口,一身衣裤血淋淋的。她两腿一软,差点倒在地上:“天啊,出什么事了?”罗运秋说:“没事没事!慌什么?”她气得边哭边骂:“你这个老家伙,伤成这个样子还说没有事!你要气死我和两个女儿吗?”
那天,张焕容换了20多盆水,才洗干净罗运秋换下的血衣。
去年10月1日上午,罗运秋送外孙女婷婷去学弹琴后,到太平西街“找小偷”,正好看到一名小偷在用镊子夹走一名老者的钱。罗运秋上前将小偷撂倒,用膝盖压住。小偷的几名同伙围上来企图“搭救”,被压在地上的小偷趁机爬起来,抓住罗运秋的手臂就咬……两人厮打着从街道的左侧滚到右侧,罗运秋的左臂和左拇指被咬伤,衬衣被撕烂,脸被挠伤,两膝盖蹭出了血,兜里的老花镜和钢笔都摔坏了,但他仍死死抓着小偷不松手,直到110民警赶到。
老伴担忧老头子梦里也在抓小偷
张焕容抱怨说,罗运秋遇见小偷抓抓也就罢了,她不能理解的是,“老头子故意上街找小偷来抓”。前些年,每天下午送外孙女上学后,罗运秋都会到街上转转,哪里小偷多就往哪里钻。如今孙女11岁了,不用接送了,罗运秋还是每天下午都去“找小偷”。每次他出门时,门“砰”地一声关上,她的心里也“咯噔”一下……
张焕容说,最恼火的是,罗运秋还把爱抓小偷的“老毛病”带到南宁来了。去年“五一”期间,老两口带着外孙女在南宁坐公交车。车子靠站时,一名站在门口的男子忽然抢过一名女乘客的耳环,跳下车就跑。车上乘客一声惊呼,张焕容朝窗外望去,惊讶地看到老伴正在跑过街道,跃过隔离栏追那名年轻男子。毕竟年岁大了,老伴跃过隔离栏时磕伤了小腿,让小偷跑了。
罗运秋一瘸一拐地回到公交车上,车子重新启动。十多分钟后,车子靠站时,又有一名男子抢了一名女乘客的手机。罗运秋再次跳下车去追,这回追上了,帮那名女乘客夺回了手机。
张焕容告诉记者,罗运秋白天抓小偷也就罢了,夜里还常常在梦中喊“抓小偷”,吓得她直哆嗦。他们的大女儿在广东,二女儿在南宁,两个女儿每次打电话回家都哀求父亲:“你年纪大了,比不得年轻的时候,为了阿妈和我们,你不要出去抓小偷了,好吗?”
疾恶如仇看不得小偷作案
十几年的反扒生涯,在罗运秋身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他脸上有刀疤,左臂有咬痕,门牙缺了一颗,腿部贴着膏药。他租住的廉租房只有三四十平方米,破旧简陋。光线昏暗的小客厅里,墙上的一幅镜框显得特别耀眼。镜框里是国家领导人与1999年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合影,镜框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罗运秋指着照片上的自己给记者看,脸上是掩饰不住的自豪。
看着罗运秋花白的头发、伤痕累累的脸、豁口的门牙,记者不禁问道:“罗叔,您年纪大了,比不得从前了,别去抓小偷了,好吗?”
罗运秋不以为然地说:“没事的!”他说,为了安慰老伴,每次行动回家,他都要“如实”汇报,还向她展示缴获的偷窃工具,并绘声绘色地描述如何用擒拿术将小偷拿下的惊险场景。
他自信地告诉记者,他身高1.75米,体重80多公斤。小偷被他用膝盖压在下面时,几乎动弹不得。如今他虽然已是61岁,但自感身体还行。今年清明节,他还花了几天时间,骑自行车三百多公里回平南老家。2003年和2004年,他抓了108个小偷。今年以来,也抓了三十多个。听说外地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还能抓小偷,这让他很振奋,他说自己也要一直抓下去:“我就是看不得小偷作案。如果我有一天老得不能再抓小偷了,看到小偷作案,我还会大喊一声‘别动,小偷!’。”
9月18日,罗运秋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出席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并和其他全国道德楷模一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