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山东科技大学王春秋校长阅兵大典》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帖子里是几张校长乘阅兵车检阅军训新生的照片。这引发了部分网友的反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貌似99阅兵”,“史上最牛的大学校长”……照片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的网站,校方解释说,闭训仪式是整个军训过程必要的一部分,并无不妥之处,“(网友)不应该胡乱联系”。记者调查发现,高校领导乘阅兵车检阅军训新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南方都市报》9月26日)
大学校长检阅军训新生,确实不算新闻。早在20年前,我参加军训的时候,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就曾检阅过我们的方阵,只不过他是坐在主席台上检阅的。学生变成了“士兵”,校长客串一下“首长”,应该说也是顺理成章的。可正面新闻为什么会变成负面新闻?网友们反感的究竟是什么?
乘阅兵车可能是网友们最反感的地方。戴着白手套、面带微笑、挥手致意……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些都是很神圣的形象,似乎非国家领导人不能如此。其实,阅兵,包括乘阅兵车阅兵,在部队是很常见的事情。就级别来说,大学校长至少相当于部队的师长、军长——将军阅兵,不足为奇。
也许有人要问:照你这么分析,是不是说网友们少见多怪、“胡乱联系”了呢?当然不是的。事实上,我对网友们的非议深表理解。
判断一件事情的是非,必须结合它所发生的背景。相同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就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那么,校长阅兵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呢?看到这则新闻,我马上就联想到了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阅兵事件”:2003年,安徽省亳州市(县级)原市委书记李兴民,为了庆祝自己荣升市委书记,竟然专门组织了一次盛大的阅兵式。公检法司、土地、工商、税务等执法单位一律统一制服,列出方阵。李兴民乘上一辆敞篷小汽车,模仿中央首长的姿势呼喊“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受检阅的人员高呼“首长好!”“首长辛苦了!”。就在前不久,有一个乡为了庆祝新的办公大楼启用,竟然也组织了一次规模宏大的仪式,各单位组织的方阵列队,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如同阅兵一般。除此之外,一些地方还兴起了仿建“天安门”之风,各式各样的“天安门”不断出现……
李兴民之流为什么非要“阅兵”?办公楼为什么要建成“天安门”的模样?因为他们就是想要那种一呼百应的感觉,就想体会那种坐拥皇城的惬意。为了这种派头和威风,他们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对于这种“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官僚作风、衙门习气,群众当然深恶痛绝。见得多了,情绪积压久了,很多人就会形成“阅兵过敏症”,以至于一见到阅兵之类的事情,就条件反射式地口诛笔伐。
网友此次非议山东科技大学校长也许有点神经过敏了,但它折射出的公众情绪却是真真切切的,而造成这种情绪的社会问题也是实实在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