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月了,不少初中、高中新生在经历了乍到新环境、认识新同学的新鲜、紧张和不安之后,不少家长也在关注他们入学一个月来的体验。遇到哪些困难,又有哪些感受?该如何克服?接下去的“十一”长假又该如何利用?本期,我们请来福建省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员、泉州市心理卫生学会心理咨询站站长徐雪娜给大家指点迷津。
多数学生处在
“观望”之中
“开学一个月,学生开始适应新生活,在过程中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开始有所表现。”徐雪娜老师告诉记者。
“我想试一下,但好像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不少学生心中都有着类似的焦虑,那种既期待又不安的心态让他们想尝试想表现自己却又放不开手脚。
徐老师告诉记者,对于初高中新生来说,那种在经过短暂一两星期熟悉后很快就融入新生活,开始积极主动表现自己的学生相对而言还是少数的;大多数学生在开学一个月后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尝试性的观望态度。
小部分学生
“游离”在状态外
在一些民办学校,不少来自晋江、石狮等周边县市区的学生,是由于父母缴纳了高额学费才进来的,一些学生抱着“在哪里读都一样,都有老爸老妈搞定”、“反正是老爸老妈让我来的,又不是我自己想要来的”的念头,对新环境、新同学都视若无物。
徐老师表示,这些学生又多为住校生,离开了父母的“包办”,独生子女骄纵自我的个性,让他们在新学校里或者郁郁寡欢,或者因为一些琐事很容易与同学、舍友发生争执。个别学生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没意思”的念头,游离在状态之外。
而对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的新生来说,在一个月校园生活里,他们在度过了最初的新奇、观望、焦虑后,因为年级、年龄的不同,彼此在开学一个月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也不尽相同,他们也开始面临自己初、高中生活的第一道坎:面前的困难如何摆平?
初中:学会管自己,合理分配时间
“初中比小学更好玩,也更难。”刚升上初一的小林觉得初中有好多小学没有的课程,虽然一下子多了历史、地理等多门课程,但好多东西都是头一回知道,感觉还是蛮新鲜的,比小学有意思多了。但一下子这么多的课程压下来,小林应对起来手忙脚乱,常常还得家长提醒才不会因为玩过头了而漏做了作业或者忘了带课本。
对此,徐老师表示,初中新生一来年纪小,又刚从小学升上来,孩子心性还比较浓厚。在一个月的新生活中,他们对初中还抱着较浓的新鲜感和憧憬,对接下去的初中生活有着期待。但同样刚升入初中,大多数学生仍按小学的作息学习方法来应对初中生活,缺乏自我管理,也不懂得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比如生活上,有的学生第一次住校,没有父母在一旁帮忙,就指手画脚地要求别人帮自己;而缺少父母监督,又缺乏足够的自制力,有的学生开始放纵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在学习上,有的学生边做作业边玩或是玩够了再做作业,再比如背单词时仍然像小学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念下来,不懂得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手、脑、口等多种感官一起运用,边看边写边念以提高效率。结果很容易就出现作业漏做、孩子记忆不好、很容易疲惫等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
建议:初中新生要客观认识自己,要知道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小学生了,而且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功课内容和难度都远超过小学,收起轻视、大意的心态,给自己定个目标,再定好日常学习时间计划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初中新生们要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尤其是住宿生。有的学生习惯了自我中心,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要求不一样的,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很容易就造成矛盾。建议住宿生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老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评价他人,试着去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同时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主动沟通,主动寻求帮助,有问题要在沟通中解决。
高中:赏识自己给自己“加油”
同学间很少交谈,每天在教室里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老师讲课像听天书,学起来又累又没意思,偏偏老爸老妈一直唠叨着高一了要努力了……刚升上市区中学高一的小陈提起自己一个月的高中生活感受,是一副“颇受压迫”的口气。
对此,徐老师认为,高中实际上已经算是青年早期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要求有更多的空间来展示自己。这个阶段遇到的烦恼除了学习上的,还有同学相处、师生相处等人际关系烦恼、对异性萌发好感等情感烦恼以及如何与父母和谐相处等家庭烦恼等。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不少高中生在进入新学校、新班级后,那种想做又不敢做的胆怯心态,就是一种不适应新团体、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高中学习与初中学生的差异、新课改后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要求,也给高中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不少学生因为一开始的不适应,常常会怀疑“我是不是变笨了”、“别人怎么都这么厉害”,进而对高中的学习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
比如,一部分以高分升入高中的新生,在学期刚开始时踌躇满志,但一个月刚过,他们发现班上有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在开学后第一次考试中失利,就一下子泄气,开始沮丧、不自信甚至对学习产生厌烦感。一部分学生还会形成偏科的不好习惯,对自己喜欢的科目就舍得花大把时间,对不喜欢的科目就一味逃避,结果越学越偏,偏科现象越来越严重。
建议:生活上,家长这时候尤其不能老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一定要积极鼓励孩子,帮孩子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有个自信的自我。平时多从一些具体的、客观事实的角度赞赏孩子,那种有条件地赞赏孩子如“你考进前五了就给你买台电脑”尤其要不得。
家长要明白,高中阶段是孩子自我、自信、自主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长期否定自己的孩子,孩子很容易就产生“反正我家里都觉得我学得不怎么样,我考再差也无所谓”的消极念头,等到了高三,很容易就失去冲刺的劲头。
在学习上,孩子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能进入高中,说明你有很不错的智商水平,成绩上不去,可能是适应期间状态下滑,也可能是你的学习方法、学习心理比较差,只要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即可。对于高中阶段常见的偏科现象,可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试着从自己不喜欢的科目中也寻找到快乐的学习体验。
“十一”统筹安排,学习玩乐兼顾
“发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面对不要逃避。这时候不妨暂停一下,给自己一个思考、整顿的时间”。徐老师表示,开学的第一个月即将过去,国庆的七天长假即将到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初高中新生,都可以利用这段难得的假期,调整身心,给自己重新定个方向。
(1)部分时间用来补缺补漏。徐老师表示,七天长假,一味学容易给孩子带来厌烦感,也容易让孩子玩野了,开学后好不容易收回的心又玩野了。订一个计划,拿出部分时间用来补习自己刚入学落下的功课或者薄弱环节。
(2)部分时间安排个人打算。“十一”不妨和以前的老同学聚一聚,一起交流一下到新学校后的感受。这种聚会对刚迈入初中、高中的新生来说很有必要,家长不应阻挠。对新生来说,刚到新学校,难以产生归属感,而与往日同学聚会会让他觉得熟悉、有归属感,从而在分离新学校体验中寻找心理支持。
(3)主动安排一些亲子时光。长假是家人团聚、休息放松的难得机会,当家长的不妨安排一些家庭活动,比如结伴出游登清源山,给孩子一个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让孩子在自然中减压。也让孩子体验家长对他们的关心,当你主动邀请孩子时,无论接不接受,他都能感受到你的诚意。
(4)学有余力不妨充充电。对于那些学习比较轻松的学生,这个假期也许没必要进行补缺补漏,但适当充充电却是必要的。充电的方式也一定要很形式,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电影,学一些课程之外的东西也一样是充电,能激发你对继续学习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