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纳米时代 正文
机器人大厨引领美食数字化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9-26 09:50:33

  东北网双鸭山9月26日电 将形体做的更高大一些,它们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厨房和数字餐厅―――

  机器人这个名字我们最熟悉不过了,但是烹饪机器人也许你还是一地次听说。近日,国内第一台烹饪机器人的亮相令在某展会上前来参观的人们惊叹不已。只见它通上电源后,在电脑程序控制下开始自动炒菜。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出锅了,而炒锅周围却不见传统炒菜冒出的明火和油烟,周围环境干净清洁,没有污染。

  好奇的观众将展览台围得水泄不通,争先恐后地品尝烹饪机器人炒出的美味佳肴。烹饪机器人究竟是台什么样的机器?它是怎样实现煎、炒、烹、炸的?为此,记者采访了烹饪机器人的发明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原研究部主任刘长发教授,刘长发介绍,这台烹饪机器人只是一个开始,机器人餐厅的随后出现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

  7分种,一道红烧肉出炉,味道比餐厅里大厨做的丝毫不差

  “这个机器人开始炒菜了”,说着,刘长发把一盘生肉倒进烹饪机器人“锅里”,用鼠标点击桌面上“红烧肉”的程序,窗口立即显示出此菜的加工程序表,油、盐、酱、醋的数量、加热温度及烹饪时间。他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说,油、酱、酒、盐、糖等各种调料放入的顺序事先都输入了电脑程序,时间也经过严格控制,不同的人可根据各自口味,改变各项指标的数据及操作时间,和机器人来个交流互动,其口味也可各取所好。

  7分种后,一道红烧肉出炉,记者品尝后,味道比餐厅里大厨做的丝毫不差。之后烹饪机器人又炒出了油焖大虾、醋溜土豆丝、青椒肉片等。

  制造一台机器人涉及到许多科学门类,技术比较复杂,烹饪机器人还涉及营养学和烹饪学,难度更大

  说起为什么要制作烹饪机器人,喜爱烹饪和美食的刘长发介绍,在美国时常请美国朋友聚会吃饭,朋友们对中国菜无不赞叹称奇,由此使他想到,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对中国菜都情有独钟.但中餐为什么不能像汉堡包、肯德基等快餐那样用机器来完成呢?

  于是他萌发了制造烹饪机器人的灵感。“我一直觉得家务中做饭做菜是最累人的,洗衣等家务可以由机器处理,但是家庭主妇却无法逃脱烟熏火燎的命运。”刘长发说,他一直想发明一种可以做菜的机器人,但之前由于科研工作非常忙,这个梦一直没能实现。2005年初,刘长发不慎摔坏了腿,卧床休息3个月,看着妻子忙来忙去,他就把发明一个会做饭的烹饪机器人提到日程上来。

  2005年5月,刘长发根据设计好的烹饪机器人原始方案,先用木头制造出一台机器人模型,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动更新,又用铝材料制作出另一台机器人原型。再后来,外观形状和各项技术参数比较稳定了,他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出一台定型的机器人。

  制造一台机器人涉及到许多科学门类,技术比较复杂,烹饪机器人还涉及营养学和烹饪学,难度更大。但刘长发积累了40多年光、电、机械、电脑、网络知识和经验,又偏爱烹饪,所以这些学科在机器人身上的整合都由他一人独自设计完成,而且制作起来也得心应手,他说甚至有一种轻车熟路的感觉。

  做红烧排骨时机器人的三个手指头的手被卡住了,于是又给它加装了第四个手指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总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刘长发介绍,最初担当翻炒的一只“翻炒机械手”,只要它移动手,整个厨房就像“天女散花”一样,菜料溅得满地都是。经过反复改进,刘长发给它装上了三个手指,几何型状和角度也各不相同,再翻炒时,菜是不溅出了。

  但在一次做红烧排骨时这只三个手指头的手却被卡住了,于是刘长发又给它加装了第四个手指。翻炒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冒出来,那就是烹饪机器人对于盐、糖、味精等白色粉末的准确识别。经过多次研究和反复试验,他设计了一个小电路,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并被刘长发称为鸟喙识别法。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