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大学生弘扬优秀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有计划、有引导地贯穿艺术审美教育,对于全面拓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领域,激发和培养想象力和主观创造力,提高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健全人格品位和精神境界,具有其他学科和专业技能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春季,央视《戏苑百家》栏目携手海峡两岸戏曲名家走进厦门大学校园,于魁智、赵葆秀、吴琼、小香玉等名家纷纷登台亮相,为近四千名厦大师生奉献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民族艺术盛宴。《戏苑百家》走进厦大不仅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更是缘自双方共同的追求,就是让高雅艺术在青年人中觅寻知音,让大学生在高雅的艺术中触摸中华文化根脉。
思考之一大学校园需要高雅艺术
大学校园不仅要在学术上包容并蓄,也要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大学的舞台上,不仅要有流行的“庞龙”,也要有高雅的“郑小瑛”和国粹的“于魁智”。在大众文化抢足风头、流行主导青年一代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弘扬高雅的文化艺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可以给大学生一个更好地亲近艺术、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也是大学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首先,高雅艺术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高雅艺术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深厚文化思想内涵,蕴藏其创作时代社会、自然、以及人际交流所必需的各种形象化感性知识,能够陶冶人、教育人、培养人、传承世界各民族文化精髓,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比起通俗文化、流行音乐等,高雅艺术更能给大学生以震撼和鼓舞。《戏苑百家》走进厦门大学,让大学生们欣赏到了广为传唱的戏曲名段,领略到了艺术家们坐念打唱、一招一式的优雅与考究,大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民族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更了解了所谓高雅艺术的门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很多同学看过《戏苑百家》演出之后深有体会,认为广大青年学生喜欢流行的,并非不喜欢传统和高雅的,更多的是因为没接触,不了解。通过观看艺术家们精彩的演出,没有理由不喜欢这些国粹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学校园需要多一点精英意识和高雅的文化品位。
其次,高雅艺术发挥育人功能。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把艺术的教育视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就是指吟诵诗歌可以启兴人心,感奋情志;欣赏音乐,可以调和情感,修养性情,以养成美好高雅的性情。蔡元培认为:“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情操和文明行为。
再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教化和引导功能,体现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并形成良好的校风,不仅对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思考之二高雅艺术应走进大学校园
当前,高雅艺术存在脱离生活、脱离群众、陷入相对封闭的倾向。有的专家指出,中国传统戏曲少人问津,一半是部分作品本身缺乏感染力,一半是戏曲人的不作为,高雅艺术必须在继承和创新中前进。
大学有着传承和弘扬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大学的文化层次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尺,大学的文化取向引导着社会文化的未来;大学校园更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地,是精神文明的辐射源。青年学子最具热情,也最具创造力,对高雅艺术教育充满向往和需求。如果我们的戏曲创作家、艺术家深入大学校园进行创作、从事教育普及和演出,在和广大青年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把他们的向往和需求反馈到我们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来,在实践中吸取新鲜的养分、焕发创作活力,这样高雅艺术才能与时俱进,长盛不衰。同时,也培养了最具潜力的未来观众。正如中央民族歌舞团在为厦门高校近两万师生演出时,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给台上演员一种非凡的支持,高雅艺术在大学校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高雅艺术要深入大学校园寻找培育自身成长的沃土。高雅艺术只有给人以感动、激励和启迪的力量,才能拥有一定的观众和市场。高雅艺术要能感动人、激励人,就要深入观众、深入大学校园与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碰撞,培育自身成长的沃土。要拥有观众和市场,就需要加大高雅艺术在大学校园的教育和普及推广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高雅文艺、仰慕高雅文艺的社会风气。
思考之三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在校园开展高雅艺术教育备受学生欢迎。但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长期深入开展下去。
国家制定相应的规划,建立健全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推广力度,在高校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大学生创造学习、欣赏和参与高雅艺术的条件,从而达到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高校要进一步把艺术教育纳入规范化的教学轨道。像《戏苑百家》等高雅艺术走进大学校园活动虽然是推广高雅艺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要真正帮助广大学生理解和接受艺术作品,提高他们艺术鉴赏水平和文化素养,关键还在长期教育引导和艺术氛围的熏陶。因此,大学要在教学体制改革和课程建设时,把艺术教育纳入规范的教学轨道,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和经常性地组织艺术家进校园和学生开展面对面的研讨、交流活动,进行更多的现场讲解和欣赏辅导,使学生的艺术素养从兴趣、娱乐的层面提升到鉴赏与认知层面。厦门大学在艺术学院成立公共艺术教学部,其主旨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美学教育,将艺术教学作为选修课,分不同课目列入学分计算的范畴,以此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思考之四需要媒体宣传和推广
高雅艺术的传播需要载体。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电影、网络等,应该更多地承担高雅艺术传承的责任和使命,利用现代的传媒工具和手段激活传统高雅艺术文化,用全新的方式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接触并了解高雅艺术。《戏苑百家》走进厦门大学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高雅艺术震撼力和艺术家个人的魅力,同时通过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的多次转播、介绍,以及网络、报纸等媒体对活动的报道,也让我们的大学生对自己学校更加热爱,对高雅艺术更加喜爱;高雅艺术也在深入校园,和青年学生的思想碰撞中得以充分展现和营养补充,并在媒体的影响下得以推广并吸引更多的观众。
高雅艺术的宣传和推广需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传播和推广经验。高雅艺术经历各个时代流传沉淀至今,本身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能积极融合时尚因素,并从其他艺术形式的传播和推广中吸取经验,展现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方便和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去了解、欣赏和接受,这样才能真正地使高雅艺术从“走进校园”演化为“扎根校园”,高雅艺术一定会在大学校园得以传承和弘扬,广大青年学生也一定会成为高雅艺术的热爱者和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