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9月23日电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宝山区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就业的功能,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
以就业促和谐,有效地拓展了就业服务空间。在工作中,他们“把充分就业作为目标,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实施再就业援助,以“五个结合”推进岗位开发, 区内5个充分就业社区登记失业人员的就业率和援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率均达到达90%以上,进入了全市劳动就业的先进行列。
突出抓住“五个结合”,开发岗位,促进就业。一是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与活跃社区经济相结合,发展社区便民服务业。根据社区便民服务业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服务领域广的特点,把发展社区便民服务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重点。通过开办“便民小吃、便民食杂店、便民洗衣店、便民理发店、便民杂修店、便民装卸队”等服务项目,使421人通过零散的形式实现了再就业。二是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与建立社区再就业基地相结合。围绕棉服加工这一产业,有效拓宽就业门路。通过抓典型、扶大户,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朝阳“宝山区妇女再就业基地”,有效地带动了辖区妇女就业的积极性,安置345名妇女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并扶持了一批有加工能力的妇女,创办小型加工厂63家。持建立了“刘玉英按摩院”、“隆达制砖有限公司”、“亚泰煤业”等再就业基地,安置了517名下岗失业人员。三是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用工相结合,建立空岗申报制度。主动与驻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建立空岗信息库和失业人员求职信息库,使驻区单位在用人时优先招用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向“金海矿山配件厂”、“星河酿酒厂”、“金震煤业”等辖区企业长期输送劳动力。四是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与开办“灵活就业”窗口相结合。根据宝山区就业季节性强的特点,确定了“春插秧、夏铲地、秋收割、冬运输”的灵活就业思路,成立了20个社区“灵活就业”窗口;针对“有的社区有活没人干,有的社区有人没活干”的情况,成立了20个社区互动组,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五是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开展“春风行动”。以“乡缘、友缘、亲缘”为纽带,多方采集用工信息,收集适合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岗位,努力拓展外埠劳务市场。
同时他们还结合区内的就业实际特点,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以培训促就业。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年龄、意愿及劳动市场需求,先后开办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维权培训班、“好月嫂”家政培训班、“十字绣”培训班、电脑培训班、养殖培训班和保健按摩培训班,培训2358人次,其中1694人通过培训实现了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实现了“培训为就业服务,就业依托培训、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