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博物馆征选的将在9月25日晚首届“草堂听琴”中秋赏月活动中担负重要角色的嫦娥,将在美国佳丽Henrly和成都佳丽陈晨两人中决出。昨日,入馆游客将选票大多投给了两人,诞生“洋嫦娥”的可能性大增,“嫦娥”究竟能不能金发碧眼?围绕这一论题,文化名人魏明伦、巴蜀文化学者谭继和、文学教授祁和晖等专家学者昨日分别发表了态度鲜明的观点。“洋嫦娥”引争议
9月16日,经过一番才艺PK,来自美国的留学生Henrly携手陈晨等四位四川佳丽闯入“嫦娥”最终遴选名单,翌日,5位佳丽的形象图片被张贴在草堂博物馆北大门,接受入馆游客的投票,以选出唯一的“嫦娥”人选。截至昨日下午6点,热情参与投票的1000余位游客将选票投向了Henrly和成都佳丽陈晨。“今日下午5点投票终止,Henrly和陈晨的得票数已经遥遥领先于另3位佳丽,嫦娥肯定会从她们两人中间产生。”草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Henrly将有可能胜出成为“草堂听琴”中秋赏月活动现场的“嫦娥”。
中国神话中的“嫦娥”集中着传统东方美女几乎所有的优点,倘若由金发碧眼的西方佳丽来扮演,是否妥当?昨日,分别代表正反方的文化名人魏明伦、巴蜀文化学者谭继和、文学教授祁和晖等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看法。专家观点交锋
持赞成态度的魏明伦认为,近年来西方文化一直以来是强势文化,东方文化趋于弱势,但这仅仅是个发展阶段的问题,“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教授魏丽莎喜欢东方文化,酷爱杨贵妃,专演杨贵妃。这次有美国人竞选嫦娥是件好事,西方文化能影响我们,东方文化照样可以渗透他们,她既然是美国人,我们不妨叫她‘美嫦娥’。”魏明伦说,中国关于月的故事和月的诗句都比西方多,通过这次活动把我们的文化介绍给他们,何尝不是件好事?“西方人演‘嫦娥’不合适。”中国文学教授祁和晖和巴蜀文化学者、中国历史学教授谭继和则明确表示了反对,“竞选嫦娥,有洋姑娘参与,是好事。但嫦娥是我们中国人的月宫仙子。我国许多民族中有‘拜月神’之俗,而壮族中流传着‘请月姑’习俗,‘月姑’者嫦娥也。将嫦娥请下凡来与民同乐,请下凡的‘月姑’应是我们自家的‘家生女儿’,因此在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里,‘嫦娥’还是应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扮演最为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