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网虫贴文 正文
最贫穷也最富有:书中的隐士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9-20 08:29:51

  每个人心中都有隐士情结

  什么叫隐士呢?是不是只要在某一座荒山野岭过不食人间烟火的独居生活就可以称为隐士?当然不是。隐士,顾名思义,首先得是“士”。啥叫“士”?即有能力、有文化、有才学的人,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即声望。简单地说,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并且具有较高的声望的人,才叫“隐士”。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隐士情结。试想,当我们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逼得无路可退的时候,当我们面临种种诱惑而身心俱疲的时候,当我们左冲右突仍无法找到慰藉心灵的途径的时候,我们是否萌生了退隐的想法?我们是否憧憬那种闲云野鹤、恣意遨游的境界?

  这就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士情结。

  隐士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所谓隐者的思想内涵迥然有异。

  西方文化的隐者归于自由主义范畴,略带民主政治的色彩,即坚持个人独立,坚持超然物外,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社会活动;印度的隐士,则完全出世,甚至出家、苦行,除了自己的信念,其他的一概不论,完全的纯粹的与世隔绝的状态。

  中国的隐士则不然,往往身在江湖,心存魏阙,除了小部分天生隐居外,大多数都是人生蹭蹬,经历种种不平,遭遇无数碰壁,最后心如死灰,归隐山林;抑或是胸中丘壑万千,却无可施之处,天地虽广,却难觅英雄用武之地,沮丧之余,终老泉下;要不就是生逢末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空怀满腔抱负,却因群小当路而不得伸张,痛苦绝望袭来,遂萌引退之意;还有一类,信奉老庄,崇尚精神的绝对自由,自视清高,出淤泥而不染,像是遗世而独立的一丛幽兰,身处空谷,怡然自得,偶有恶风吹来,则和光同尘,明哲保身,以全其志。

  由上看来,隐士者,天生的极少,而后天的居多。政治黑暗和人生失意乃是归隐者的外部根源。而内部根源则是儒家、道家两种中华文明的主导思想中,都包含了归隐的思想,无论是孔子门生,还是老庄弟子,都能从自家的经典中找到归隐的理论支持。孔子曾说,如果他的思想得不到认可和施行,他将乘竹筏,隐居海上。儒家还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独善其身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隐居避世,远离纷扰。老庄主张清静无为,因应顺势,不做违背规律的事情,尤其是庄子的思想,更被认为是隐者所信奉的圭臬。很多人都认为隐士是道家的专利,即是因为老庄超然物外、齐物逍遥的观念。

  中国的隐士像一线风筝,精神和思想超然物外,飘摇于自由的空间,但根却扎在深刻的社会现实当中。

  隐士们的别样人生

  许由:尧帝追他去做官

  河南许昌,萁山脚下,颍水河边,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位隐士——许由先生。他很想像普通人一样过完自己的一生,但他却不停地在逃,因为后面有人追他,追他的人是被我们纳入圣人系统的好心肠君主尧帝。许由先生先是从首都逃到乡村,尧帝就追到乡村;许由先生又从乡村逃到萁山脚下,尧帝也不辞辛苦的追到那里;这时候另外一位隐士巢父讽刺了许由几句,许由一狠心来了一个彻底,逃到中国南方的蛮荒之地九嶷山去了。这一回,尧帝终于死了心。

  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

  商朝末年孤竹国的伯夷和叔齐兄弟,并不是天生的隐士,只是在商朝灭亡的时候他们才选择隐居这一条道路,隐得很决绝,隐得很极端。如果按照现在的价值观念,兄弟俩是个顽固分子。兄弟俩用薄弱的身躯挡住了武王浩浩荡荡的大军,扣马而谏,险些丧了命。武王当然不会听他们的,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把商朝灭掉了。兄弟俩也不听武王的,他们隐居首阳山,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鬼谷子:兵家之祖

  他的徒弟个个都是风云激荡的人物。鬼谷先生正是纵横家的祖师爷,叱咤风云的苏秦和张仪两位先生即出于他的门下。鬼谷子的兵法谋略也十分了得,高徒孙膑至今仍为兵家所膜拜。而鬼谷子的身份只有一个:隐士。

  商山四皓:力挺太子

  四个须发皆白的老翁,他们本是秦朝的博士,由于不满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挂冠隐居长安城外的商山。

  刘邦建立汉朝后,曾花费数年时间寻找四皓以装饰庙堂,四个老头不买账。但太子刘盈的一封来信打搅了原本宁静的隐居生活。太子的储君之位岌岌可危,亟需四皓伸出援助之手。结果,四皓往太子身后一站,刘邦易储的想法无奈打消。

  樊英:女权主义者

  樊英是东汉末期的大隐士,他所生活的时代,宦官和外戚两大势力左右朝局。清流力量犹如黑夜中的一缕清风,而源头就有樊英的影子。他的高徒在党锢之祸中的大义凛然的表现,也是受到老师樊英的巨大影响所致。樊英是大黑暗时代的先知,他的敏感的嗅觉告诉他,大势不可挽回。

  樊英还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他的女权主义观念至今看来仍不失为先进,这足以使宋明理学家汗颜。

  庞德公:诸葛亮执弟子礼

  庞德公是三国时期的大隐士。他在当时虽为隐士,却四方闻名,因为经他的教导和推举,三国史上响当当的两大谋士——诸葛亮和庞统相继升空而起成为当时最耀眼的政治明星,辅佐刘备成就一番霸业。

  庞德公一生未仕,至死恪守“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准则。如果说诸葛亮如此说是在等待识货者,但对于庞德公,不求闻达于诸侯则是发自肺腑的,没有任何弦外之音。

  阮籍:把做官当游戏

  阮籍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声望的隐士。他不像嵇康那样决绝峻切,也不像王戎、向秀他们那样完全投靠了司马氏,他既做官也做隐士,把做官当做一场游戏,对官场上的人不屑一顾。换句话说,在行为和心灵上阮籍先生是一个真正的隐士,而官职只不过是为了脑袋不被砍掉而已。

  阮籍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是一个真汉子,却从不忌讳哭泣,还把哭当成了一种艺术,同时他也是一个美男子。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可惜错生了年代,于是他不得不感慨:“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陶渊明:爱在桃花源

  东晋的时候有一位先生,当时的人都不知道他姓啥名啥,只是因为他院子里有五棵柳树,于是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不求甚解;一生嗜酒如命,但家里很穷常常买不到酒喝;他住在破屋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啥都没有,他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却说他过得很快乐。他不为贫穷的处境而忧心忡忡,不为浮华的富贵到处奔波。现在的人都知道,这个五柳先生就是我们的陶渊明先生。

  林和靖:梅妻鹤子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把隐士做绝了,做漂亮了,这就是林和靖。西湖梦,孤山魂,一代隐士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疏影横斜,暗香黄昏,泛舟垂钓,读书耕种。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