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艺术人生 正文
纪清远、卢平:艺舟双楫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9-18 15:23:37
 纪清远、卢平在画室 

  几年前,一次我被北京电视台某个谈话节目请去做嘉宾,那期的话题是谈书斋,遇到纪清远、卢平夫妇,得知他们的书斋名为“双楫斋”,意思是两个人同心协力荡起双桨驾驶艺术之舟。

  纪清远是清代大学者纪晓岚的六世孙,现任北京画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卢平也是北京画院的国家一级美术师,是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这一对画坛伉俪真可谓是:天上神仙侣,人间翰墨缘。

  为保护纪晓岚故居两度“上书”

  被称为“清代第一才子”的纪晓岚祖籍河北献县,在京城中进士、入翰林。他在北京珠市口西大街有一处三进的大院落,一住就是30余年,直至他以82岁高龄谢世。文达公后人曾将院落“半赁”,后几易其主,1959年晋阳饭庄自山西迁入此处。

  2000年夏季,纪清远听说作为北京东西主干道的“两广大街”要拓宽改造,他非常着急。回忆当时的情景,纪清远说:“那条路改造前很窄,也就20米宽吧,明显不适应现代交通需要。我记得当年这条路要扩至70米左右,位于这街边的纪晓岚故居就在拆迁线以内。一想到那古藤和后院的海棠将顷刻之间不再摇曳生香了,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2000年5月,纪清远联系了那时尚健在的贾兰坡先生,还有史树青先生等老专家学者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0多人联名给北京市委、市政府写信,恳请修路时保护故居。没几天,北京市政协就通知纪清远和许多专家学者参加视察“两广路”。

  北京“两广路”上的人文景点很多,但保存最好、最有文化价值的当属纪晓岚故居。那天上午,当专家学者们来到纪晓岚故居时,市政协一位领导告诉纪清远,市领导非常重视他们的建议。上午视察,下午开会,会上市规划局单霁翔局长宣读了刘淇市长的批示:“此处文物需妥善保护,道路不必求直,能让则让。”当场获得委员和专家们的一片掌声。为此,有关部门又重新设计了拓路方案。

  纪清远说:“2000年中秋节,现在的全国政协主席、时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的贾庆林来北京画院视察工作,特意到我们俩人的画室来,一来就问我:‘那件事满意吗?’我当时很激动,连声致谢。”

  到2001年,纪清远又琢磨,国家花巨资把纪晓岚故居保留下来了,但是那里一直为晋阳饭庄所占,要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该恢复其原貌。不久,他又一次“上书”。市委、市政府对这次的建议仍然非常重视,很快让晋阳饭庄迁出,并拨款修缮和恢复故居原貌。作为2002年北京市政府为百姓办的60件实事之一,2002年11月30日,修葺一新的纪晓岚故居正式开馆。作为文达公的后人,纪清远挥毫写下“纪晓岚故居”几个大字。

  坚决打假的政协女委员

  受父亲的影响,卢平从小就喜欢画画,并且颇具这方面的天赋。她16岁创作的表现女矿工题材的作品《庆功晚会》,被四川出版社印成单幅年画在全国发行。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卢平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1982年毕业后被作为优秀人才留校任教。

  卢平的画,题材多以妇女儿童为主,背景则是清新纯净的山光水色,画面纯美明净,感情宁静细腻,神韵悠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她的作品中蕴含着真善美的人性魅力,洋溢着母性慈爱的光辉,具有一种真挚动人的力量。

  由于近年来她的作品被争相收藏,画价也不断攀升,于是就有人造她的假画牟利,而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2003年夏天,京城某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上赫然刊登着署名卢平的单幅作品《摇篮小曲》。这幅画是她大学毕业创作的4幅组画之一,1982年底已由中国美术馆作为馆藏作品收藏,后来她只为母校复制过一套,绝对不可能有参加拍卖的第三套。

  2004年2月,北京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专题发言席上,卢平结合亲身经历慷慨陈词,披露了书画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假冒伪劣现象,呼吁加大力度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之后,卢平愤然向法院起诉某拍卖行,她的胜诉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为深受其苦的同行们出了口气。

  “艺舟双楫”,画坛佳话

  有朋友跟我说,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国家领导人访问四国归来,在专机上接受采访,在领导人身后悬挂着一幅中国画,那就是纪清远和卢平合作的《版纳风情》。

  此外,纪清远的作品《兰亭雅集》和卢平的作品《竹韵》均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在绘画风格上他们各有千秋,但艺术成就上却同领风骚。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无论是记者采访,还是朋友聊天,纪清远的口头禅总是:“卢平画得比我好!”

  说到他们的恋爱经历,二人坦诚而言,不时相视一笑。

  1982年秋天,中国美协副主席周思聪带着4名北京画院的年轻画家来到成都,其中就有一表人才的纪清远。当时在四川美院任教的卢平也是才貌双全,名满川蜀。那次成都之行,周思聪先生经常拜访雅号“石壶”的陈子庄先生,而纪清远则与卢平聊得十分投机,难怪别人打趣说:“周先生这回是掉‘壶’里了,纪清远是掉‘瓶’(与卢平的‘平’同音)里了。”

  1985年,卢平在婚后调到北京画院,与纪清远同在一个画室,也是专业画家。

  从相识相爱到执子之手,20多年来,纪清远、卢平夫妇在艺术领域比翼齐飞,相得益彰。两人作品均多次获奖。

  纪清远经常用他老祖宗纪晓岚的一副对联激励自己:“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过错是很难斩草除根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学问若像春天里不断融化着的冰,就不会积得很高。对完美艺术的追求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从1991年起,纪清远、卢平曾在成都、台湾、新加坡、悉尼和中国美术馆相继举办过“伉俪画展”,近期他们又在筹办新的一次“伉俪画展”。愿他们的双楫之舟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纪清远、卢平小传

  纪清远 1954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画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纪晓岚研究会顾问、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卢平 1958年生于成都。现为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