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学会尊师 并非易事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9-11 10:17:39

  今天,全国1300万教师迎来了新中国第23个自己的节日。

  尊师,大概是古今中外全人类的自发情感;重教,显然是所有理性政府的必然选择。更别说泱泱中华,有着两千多年的教育职业化和儒学化的久远历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事师,敬同于父”,这样的理念早已深深嵌入我们民族的传统基因。那么,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何种“尊师”和“重教”的观念和行为呢?

  近些年,教师节的主题具有浓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成分——“尊师重教,奠基未来”、“光荣的人民教师”、“爱与责任”等等。事实上,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默默奉献”、“无限光荣”等形容词已成教师的天然修饰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原本描写爱情的诗句,也成了教师鞠躬尽瘁精神的绝妙比拟。甚至,如今每每临近教师节,教育部门也好,公众舆论也好,都把目光聚焦于那些“逆境教师”、“悲情教师”,他们或者是几十年扎根深山、甘受贫困的乡村教师;或者是身患绝症无钱医治,仍孜孜不倦于教书育人的代课老师;或者是历经磨难,却为教育事业而百折不回的残疾老师……

  这就是我们节日性的惯性情绪,一旦被剥离出教师节这一特定节日氛围,它便会显得突兀和不合时宜。逆境教师当然值得关注和尊敬,然而,与这种含着泪水的尊师情绪相对照,我们至少能看到两种不协调之处。其一,教师节前乡村教师、代课教师备受关注,节日过后,有限的教育资源仍被倾斜性地投放在城市(尤其是“重点”学校)——“尊师”与“重教”严重割裂。其二,教师节到了,“逆境教师”俨然成为舆论关注的主角,然而对于多数人而言,平时真正要“尊”的,依然是名校里掌握优质资源的教师或教务官员,用来“尊”的则是名牌烟酒……

  只有看到并承认这种客观现状,才可能产生真正可操作性的尊师重教行为。而要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先必须明确以下两点:第一,作为帮助人类知识和道德代际相传的职业,教师确实有其职业特殊性——不尊师,则师者缺乏必要的权威,则知识和道德准则的传授过程也难以顺畅;同时师者的职业水准和道德自觉,又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第二,教师也是理性经济人,他们既会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也会因生活水平低于其他人群而心理失衡,因此若把他们奉上道德的高台、却又不能保证与之相一致的物质激励,显然很难收到预期效果。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时,目的就很实际:“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待遇”被摆到教师诉求第一位,从前如此,今日亦然。近日某地一项调查显示,四成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最有幸福感的职业——反过来理解,尚有六成教师并不那么幸福,原因嘛,无非事关收入、工作强度、职业成就感、社会地位等等。

  前几天,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既对教师们提出殷切希望,同时也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帮助农村教师排忧解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应该成为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