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拉来“80后”难挽春晚颓势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9-10 08:58:49

  离春节还有小半年,央视春晚这几天却成为热点话题。原因是,刚成立的2008年春晚剧组破天荒地召开了一场媒体座谈会。座谈会上,两位新导演又破天荒地表示,春晚要争取“80后”的年轻观众。

  这话搁在几年前,估计台下掌声一片。但现在,据媒体小范围调查,“有的人认为很好,但更多的人却认为没必要”。看起来,的确有不少年轻观众不识抬举、不买账。不能说,这种舆论反应一点道理没有。原因就在于,春晚的影响力已呈衰落之势。

  不提外界对春晚“一年比一年差”的评价,毕竟那更多是一种观感。但也不能提那些更虚头巴脑的所谓收视率调查,咱不太信得过。导演自己讲的话,总该有点可信度吧,这次座谈,导演自承:“我们丧失的往往是年轻观众。”这是春晚主事者想要争取“80后”观众的缘由。但我怀疑,春晚失去的不仅仅是年轻观众。

  至少有三大理由,可以支撑这一结论:

  其一,央视春晚办了那么多年,刚开始那么受欢迎,客观而言,这与当时娱乐经济不发达密切相关。那年头的除夕夜,大家不看春晚干什么?而现在,“娱乐至死”都有人说出口了,又有什么娱乐阵仗观众没见过?

  电视娱乐节目日趋多元化,观众的娱乐选择也越来越多。否则,就不会有娱乐节目由于“低俗”,时不时被喊停。这样的时代格局,颇似尼尔·波兹曼那句名言所说的:“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与此同时,“网络娱乐”的迅猛发展,也吸引不少电视观众成了电脑鼠标的俘虏。那么,一台春节联欢晚会不复从前那般万众瞩目,乃至逐渐边缘化,有何奇怪。

  其二,央视春晚办得越红火,内在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于更上层楼的“使命感”,另一方面来自于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周全的“娱乐正确”要求。春晚是全国人民的春晚没错,但一办20多年,推陈出新谈何容易,更何况还要照顾到从小到老、从南到北,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不同口味。如此重负之下,恐怕每任春晚总导演脑海里都要晃着仨字:难!难!难!

  央视春晚的两难处境,早就为媒体所披露。就说这“开门办春晚”吧,不光是博采众长聚集一台,还有“让各地、各省市都可以参与到春晚里来”的意思。于是乎,“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到市政府部门,拨专款、派专人搞节目”。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春晚把在地方台选节目,变成了在各地方电视台找一个主持人来当‘青春使者’”,32个地方台主持人两人一组,每人客串约20秒!(见2006年1月26日南方周末《解密春晚》)现在,节目也许不那么红火,压力却未必见小。要让大家都满意,最后往往由于众口难调,成了大家都不那么满意——这恐怕就不单纯是“失去年轻观众”的问题了。

  其三,不得不说,以往央视春晚收视率居高不下,不无“市场垄断”的味道。往年除夕夜,春晚占尽风光,不但央视一套播放(后来是几套联播),全国地方台也纷纷实时转播。不过,这种全国电视台唱“同一首歌”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现如今,有的地方台不转播了,更有的地方台推出自己的春晚节目。这说明央视春晚的影响力正在逐步下降,或已渐呈颓势。虽说现在地方台尚不敢冒险和央视春晚同时播放,以后就难说了。到那时,央视春晚的收视率被瓜分,也是预料中事。

  外患内忧、强敌环伺,央视春晚真可谓举步维艰,谁看了都要替导演们捏把汗。这时候,导演们还在说失去的仅仅是年轻观众,怎么都像是自我安慰。照我看,2008年央视春晚剧组就算能够将部分年轻人拉回电视机前,也摆脱不了当前娱乐多元化的大格局。换而言之,央视春晚盛况不再,从根本上讲,乃这一新时代决定了的命运。说到底,央视春晚的出路,并不在于笼络年轻观众,而在于回归“春节联欢晚会”角色本身。

作者: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