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好莱坞不需要“特效药”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9-07 09:11:19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今夏没有什么不同,好莱坞也没有找到什么新的法宝。不过这两个否定的答案终究能带来一个肯定性的答案:美国电影工业和电影市场并没有“病”,不需要什么“特效药”。虽然票房纪录是美国片在北美破的,但是我们的电影工作者也有理由高兴,因为这起码说明电影还是有人看的。

  今夏,好莱坞“反击战”成功,北美票房超过40亿,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那么,今夏有什么与众不同呢?好莱坞究竟用什么法宝来实现这一成绩的呢?我认为答案是:今夏没有什么不同,好莱坞也没有找到什么新的法宝。不过这两个否定的答案终究能带来一个肯定性的答案:美国电影工业和电影市场并没有“病”,不需要什么“特效药”。

  关于“好莱坞生病”的说法在2005年叫得最响,当年虽然有《星球大战3》、《金刚》、《世界之战》、《哈利·波特和火焰杯》、《蝙蝠侠:侠影之谜》集中在一年上映,简直比“五星连珠”的天文奇观还少见,然而年度北美票房却比2004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卖出的票数比2004年下降了11.5个百分点。天啊,这么多超重量级的角色堆在一起行市都要下跌,是不是美国电影已经不行了?!当时纷纷有事后诸葛亮出来分析,说家庭影院、互联网、电子游戏之类的媒乐媒体冲击了电影的地位,美国大片以后会越来越不行了,大家赶快准备着转行吧。

  然而到2006年,年度北美票房又比2005年上涨了4.1个百分点,带头的电影也无非是《加勒比海盗2》、《博物馆之夜》、《达·芬奇密码》这样的电影,没有一部有《金刚》那样的气势,颇有“竖子成名”的意思,关于“好莱坞得病论”的说法渐渐偃旗息鼓。而今夏领头的也无非是平淡无奇的续集电影《蜘蛛侠3》、《史莱克3》和《加勒比海盗3》,虽然让人有赚钱的期待,但是很难预测就能创最高纪录。由此可见,2005年的低落是由很多偶然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属于正常的涨落范围,美国电影的总体状况还是很好的。

  当然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总结的。2005年总体惨败的一个原因是开局没走好,暑期档第一部电影《天朝王国》的票房非常糟糕,好莱坞就像被打了一闷棍,翻了几个跟头刚站住,就发现舆论已经是一片“唱衰”之声,观众已经形成了“今夏的电影很糟糕”的成见,于是就不愿意出门去影院,这种效应积累起来,就是一夏天的大滑坡。而今年夏天5月份《蜘蛛侠3》、《史莱克3》和《加勒比海盗3》接连上映,票房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到夏末的《月光光心慌慌》也没有散去。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票房潜力好的电影扎堆上映既有互相争夺市场的效应,同时又有互相促近的作用。今夏的事例证明,在健康的电影市场里,这种相互促近的作用往往会大于因争夺市场而相互削弱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在一个月里只有《黄金甲》一部大片上映,或许就应该反思了,是电影市场还不够健康?或是关于票房的意识有误?或者《黄金甲》之类的大片并不具有真正的票房潜力?

  虽然票房纪录是美国片在北美破的,但是我们的电影工作者也有理由高兴,因为这起码说明电影还是有人看的。一部分美国大片在中国的票房就算放在北美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说明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是很大的,我认为国产电影只要拍得好,也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成绩。中国的电影市场在增长,暂时还不存在和美国电影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现在正是中国电影发奋的机会。

  今年夏天从美国电影看出的好消息,还有电影在技术上的潜力还没有被挖尽。《蜘蛛侠》开头超炫的飞行大战,《变形金刚》里极其真实的巨型机器人,都是在以往电影里见所未见的。这对于影迷来说是值得庆幸的,而对于中国的电影人或许是一种压力:人家搞得这么好了,我们怎么办呢?我觉得,技术的不断提高,技术高低差别的加大也未必不蕴含着机会。比如说,《变形金刚》的机器人做到了那样的效果观众会觉得很爽,但是你做到一半的效果,如果故事有趣,观众也可以接受;然而如果你做出《魔鬼终结者2》里面变形机器人一半的效果,观众是很难接受的。韩国电影《龙的战争》中怪兽的效果只有《金刚》的一半,但是他们敢想敢干,观众也乐于捧场;《宝葫芦的秘密》的效果远不及《料理鼠王》的一半,但是孩子们照样可以看得开心。而且好莱坞电影成本越来越高,场面往往不敢做得太大。《变形金刚》花了1.5亿美元用于制作,最后大决战连一个街区都没有毁掉;英国电影《28天后》花的钱只有它的一半,却把半个伦敦都炸平了。所以,只要敢想,办法很多。不要害怕别人盖大房子,大房子越大,盖比它小的中等房子和小房子的可能性也就越多。所以,不要害怕,继续往前走就是了。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