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9月4日电 昨天(3日)是北京市中小学进入新学年的第一个上课日。按照教育部要求,上午10点,所有中小学打开电视、校园网络等多媒体平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并由此启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亿万中小学生同时上一堂课,这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历时一个小时的形势教育课中,同学们通过影像和文字等资料,了解到5年来国家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市教委要求,各级学校将在课后根据课上布置的社会实践题目,结合当地和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家乡变化,以小调查报告、演讲、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来自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显示,截至昨天(3日),北京市已对城八区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39.9万本市户籍学生免收杂费,并为其中4.2万农村户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两免一补”政策已全面惠及到城八区公办学校近40万中小学生。
开学早高峰提前40分钟
昨天(3日)是北京市各大中小学开课的第一天,交通早高峰提前40分钟来临,北二环、北三环行驶缓慢路段比前几天增加一倍。交管部门及时启动三级疏导方案,对校园周边路段加强疏导。
体验高中新课程第一课
学生放轻松教师压力大
昨天(3日),北京市中小学进入新学年的第一个上课日。对于6.7万名高一新生来说,这个日子格外不同寻常,他们在新课堂上第一次感受高中新课程带来的全新变化。记者从多所高中了解到,新高一的第一课,很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在授课中加大了学生交流、讨论的内容,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
现场学生分组PK常识
北京教科院附属实验中学高一(1)班的第一节语文课是从一场小组PK开始的。这节课学习鲁迅的《范爱农》,语文老师曲爱光先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了一组鲁迅文学作品常识。快速浏览一遍后,曲老师突然告诉大家,要把刚看过的文学常识作为考题进行一场小组PK。
听说要搞比赛,学生们来了兴趣,大家6人一组,每组按序号回答老师给出的题目。“鲁迅少年时代经常玩耍的地方是哪里?”“鲁迅原名叫什么?”……曲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表格,每组的得分都被记录在表格里。“回答正确,加分!”“OK!鼓掌!”曲老师大声地给学生鼓励,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还被画上了一个笑脸。
10分钟的小组竞赛结束,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曲老师趁热打铁开始了新课讲授。授课中,曲老师不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或许是有了之前的竞赛热身,尽管是第一次上高中语文课,但同学们一点都不怯场,甚至有两位同学站起来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一个是文中出现的“渺视”被老师写成了“藐视”,另一个是老师说鲁迅喜欢喝酒,一位男生却提出他之前看过的文章中说鲁迅只喜欢喝茶。两位同学勇敢提问的举动,都得到了曲老师的赞赏。
学生上完第一课觉得放心了
“原来还担心高中新课程会很难,听了第一课有点放心了。”下课后,男生王皓伟松了一口气。初中时王皓伟最怕的一门课就是语文,尤其是阅读理解。高一开学,领到第一学年要用的33本新课本时,王皓伟一下子慌了:“光语文课本就有4本,我们的学习该多累啊!”
这种担忧在上完第一堂语文课后减轻了不少。王皓伟说,老师使用电子课件上课,在课堂上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还有竞赛和游戏。“45分钟一下子就过去了。”王皓伟说,高一第一课让他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下次上课前自己会提前做些准备,对高中新课程也不觉得那么怵了。
老师新课程增加教学压力
这节语文课是曲爱光老师在高中课改后的第一次课堂实操,已是高级语文教师的她,上完这节学生评价还不错的第一课后,给自己打了80分。
“学生互动时间有点长,本来计划在课堂上做的一个练习变成了课后作业。”曲老师说,高中新课程要求老师重新备课,压力很大,尤其是《范爱农》这篇课文是第一次收入高中语文课本,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讲深讲浅都不合适。为了备好高一新课,她用了一个假期才备完前三个单元的课程。曲老师坦言,课改要成功,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很重要,正因为如此,让老师们背负了更多的压力。
北京教科院附中校长刘素梅表示,老师压力大能理解。在这个时候学校应给予老师更多的帮助,学校已聘请了一位教育专家,不定期为老师开展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理念。同时,为满足教师教学创新的要求,在假期里每个高一班级都紧急增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学后,校长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听一节课,收集老师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讨。昨天上午两节课,刘校长的听课本就记录了满满10页。
教研部门样本校调研启动
早在今年7月,北京市针对高中新课程就启动了一次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教师全员培训,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昨天,负责课改教师培训的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主任王云峰透露,新学期开始,教研部门将对60所课改样本校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采取现场听课、与教师研讨等多种形式,解决教师们在课改中遇到的困惑。首轮调研将于本周启动。
王云峰介绍,高中新课程启动后,现阶段教师教学重点是必修课程的讲授,关键要解决初高中教育衔接的问题。“什么样的课是符合课改要求的课,怎样做不给学生加重负担,这些都是老师们通过实操后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此外,从9月中旬开始,北京教师研修网站还将邀请专家在网上组织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给更多老师提供交流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