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艺术人生 正文
贾樟柯 另一种征服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9-03 15:19:49

 

                                                 

  2006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贾樟柯捧得了最高荣誉“金狮奖”——张艺谋之后,他是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导演。

  算起来,离他的第一部作品已经整整十年:奋斗、迷惘、突破、低落、愤懑、苦恼、欣喜、骄傲、失望、平和??十年。他关注的还是那一群人,卑微而坚持,平凡但高贵,在灰色表面下浮现出粗糙原始的美。他还是那个贾樟柯,表面温和而节制,却处处有激烈在暗涌。

  在一片浓墨重彩的商业巨片包围中,他属于另一种声音。国外许多重要评论也称他为“中国新电影的希望之星”,他所坚持的真实视角,让世界更理解一个变化环境中的人群,在经历着怎样的现实。

  他所征服的并不仅仅是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在与环境的较量中,他只是走出了自己的迷藏。

  贾樟柯,36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他站在正中间,有权利在回忆和将来之间失一会儿神。

  往前看10年,他已经完成了5部电影、3部纪录片,从第二部《站台》开始,所有影片都在世界最高级别的电影节做竞赛片,获得高度关注和赞誉。往后看10年,他的电影或许仍不属于大多数,需要一些奋力的姿态,但毫无疑问,他已经有了自己明晰的道路,区别于所谓规则,崎岖但绵延。

  36岁,贾樟柯第三次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当宣布他凭《三峡好人》获得最高荣誉金狮奖的时候,他微醺般蹒跚走上领奖台,激动地亲吻奖杯,表情无比孩子气地明亮起来。

  这不再是一个空凭热血就可以不顾一切的年纪,也不是一个可以对所有现实随遇而安的年纪。他仍然只有一套适合重大场合的礼服,习惯微微垂着眼睛,目光温润,微笑似是而非。他开始想着戒烟,节制熬夜,在渐渐展开的生命真相中,学会接受各种无常。他的作品开始变得更有控制力,情绪的起伏更有节奏感,更有成熟流畅的姿态。

  他被视做一股新的势力,法国《电影手册》曾评论他的作品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复兴与活力,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然而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评价,却是“超现实照进现实”,期待观众读懂他的哀伤,那种在静默中爆发出的平实但坚忍的力量。

  他用电影叙述自己,和环境较量,有时无可奈何,但从不屈从。他获得的尊敬,是每一个为生命叹息过却更加斗志昂扬的人聚集的共鸣。站在人生的中点,他不再彷徨。

  “电影要做的是,给你看有刺痛感的现实,还是梦幻的现实。”

  “做电影人,是我寻找自由的一个方法。”

作者:    来源: 长城在线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