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一本、二本院校录取中,复旦、上海交大文科一志愿未招满,让考生和家长大跌眼镜。
在第三批高职高专录取中,也出现了因填报不当而导致的“高分落选”。
对今年上海各批录取过程中出现的反常情况。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表示,这当中有偶然因素,但偶然中有必然,暴露出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上的缺陷。目前,专家正在加紧研究新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有望明年出台,力求更加公平、公正地保障考生和家长的利益。
对于目前江苏、浙江、河北等省市先后实行的“分数优先,志愿平行”的投档录取方式,招生专家、考生家长和班主任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意见。
-长处:
填报志愿风险
可大大降低
有关专家表示,对考生来说,实行平行志愿后也就相当于给考生一次选择了多个第一志愿,扩大了考生的选择范围,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对于那些未被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的考生,还可再参加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被高校录取的机会也大大提高。
-短处:
同批次低分考生
可能无法如愿
平行志愿对考生来说,风险还是客观存在的。从江苏等省市的录取经验来看,由于院校的调档数往往大于其招生计划数。这就意味着必然有一定数量的考生会自然落榜。
比如今年文科考分465分左右的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上海大学,就一定能被录取,但如果按照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该分数段左右的考生将可能无缘“上大”,同时更有可能降到下一个批次录取。因为上海一本和二本的最低录取控制线是按照1:1.1和1:1.05左右的比例划定,总会有一定数量的考生会落入下一批次录取。
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保护了高分考生,但同批次相对低分的考生在志愿填报中就会存在风险。因此,任何一种志愿录取方式,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招办主任:
期待让学生与大学
都有选择权的新方案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指出,今年复旦、上海交大、北大、浙大等名牌大学在个别省市都遇到了报考人数不足的现象。郑方贤认为,高考作为大学的选拔考试,应该让学生、大学都有选择权,大学可以选择合适的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喜欢的高校;然而现在的高考填报志愿方式如同博弈,考生、大学都没有选择权。无论考前估分、出分填报志愿,在个别地方都没有照顾到学生、大学的选择权。而复旦、交大进行的自主招生较好地照顾到学生、大学的选择权。郑方贤说,虽然近两年江苏、湖南设置了高考平行院校志愿,让高校以分数优先的原则来招收学生,但这种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选择权,高校的选择权并没有得到改善。
-家长:
维持原填报方式
相对公平
家长严先生指出,考生分批填写本科、专科志愿,并设有自主招生名额反而会给考生和家长带来混乱,有可能会让家长滋生更大的买彩票的赌博心理。严先生认为,像以前那样同时填写本科、专科志愿这种填报方式比较合理。
今年刚把女儿送进交大的王妈妈觉得,虽然高考填报志愿跟中考一样以分数优先是好事,但是因为每所大学的专业不同,这还是会给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认为还是按照现行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进行比较合理。
-班主任:
按分数优先排队,
一批批填志愿
上海中学高三班主任杨嵘表示,考生考前或考后填写志愿其实都差不多,都是考生自己按照估算的成绩来填报志愿,估算与实际录取分数间总会有差距。杨嵘认为最好能让考生一批批地填报志愿,先填一本,再填二本,然后填专科志愿,让每批的不同大学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而不是按照志愿先后来挑选自己心仪的学生,这样最公平。
-高校:
陷入“强校更强、
弱校更弱”怪圈
高校和教育界人士对“平行志愿”的原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平行志愿”强调“分数优先”,虽然通过量化指标体现了公平性,但过于突出分数,与素质教育的导向相悖,不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平行志愿”对实力较强的高校相对有利,如何避免陷入“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的怪圈,也是应该重视的问题。今年就有个别外地院校在浙江招生“吃不饱”,征求志愿后仍招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