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网虫贴文 正文
杂文是一团跳跃的火焰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9-03 08:47:33

  如果形象化地界定、评说新时期的杂文,我觉得杂文是一团跳跃的火焰。

  它有光亮。这就是杂文的揭示性。它以自己特有的透彻、朗亮的光焰,烛照世态人生,聚焦矛盾问题,特别是把那些遮蔽的隐藏的尚被人们忽略、漠视的话题凸显出来,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纤毫毕现,一清二楚,引人注目,使人关切,发人议论。也就是说,杂文是以严肃的或讥讽的、直白的或寓意的、正面提醒或巧妙暗示等手法,提供人们观察、思考问题的视角、线索和方式,触发读者情感的波流,形成深刻而广泛的共鸣和呼应。它不奢望问题的立即解决,重要的是发现和提出。通过它的指点、昭示与剖析,分清是非对错,明辨善恶美丑,唤起人们理性的警觉。

  它在燃烧。这就是杂文的批判性。它燃烧起熊熊的烈火,展开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命等方方面面的烘烤与批判,烧灼、清除陈腐的落后的东西,决不让其保留和存在。杂文最容不得朦胧、模糊、晦暗、暧昧一类的风习,它立场鲜明,旗帜昭然,感情炽热,形象真实,理论澄明。它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激”、“惩”都是为了“扬”,本身也就是一种“扬”。杂文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或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或娓娓道来、入情入理,或直刺要害、一针见血,或状如剥茧、逐层显露。但不管怎样,它的基本倾向应积极向上,否定、批判中让人看到进路、方向、希望,而不只是愤懑、消极、沮丧。

  它有热度。这就是杂文的人文关怀。它永远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和旨意,温暖敦厚,慰藉心灵;热情真挚,关爱生命;解疑释惑,启迪思想。杂文对被冷落的人群的目光投向是一种热,对事物的爬梳剔抉褒贬毁誉是一种热,与读者的心理情感沟通默契是一种热,指明路径甚至疏解了情绪也是一种热。好的杂文能温润、熨贴人心,道德良知、悲悯情怀不是纸上风景,而是文章潜藏的灵魂血肉。它能让人痛且快乐着,读出感慨、感悟、感动,支撑起精神栖身的家园,不让心灵无家可归。

  让杂文成为一团跳跃的火焰,首先作者心中要有一团火,对时代、社会、人生无比热爱、关切和介入。这也是心中火焰永不衰竭、熄灭的根源。作者因此而激情满怀,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仗义执言。这心火,要炽烈地燃烧起来,而不只是冒烟,如此,才能一腔热忱、满怀正义地写出血性文章。

  杂文家还要做到“心要热,头脑冷静”,就是不被表面现象、偏颇情绪所左右、所缠绕、所拘牵。以开阔的视野,努力穿透生活的深层底里,由感性进入到理性,从感触升华为思想。若总是沉陷、执迷于奔突放纵的情感狂流之中,很难情理交融、刚柔相济地写出真性文章。

  对于重大热门话题的关注、参与显示出杂文家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难能可贵的敏感与热情。社会问题的应时趋热也不就等于世俗的跟风赶浪凑热闹。对热点、焦点人与事的广泛、深入的议论和探讨,往往可能触发现实难点乃至于重点问题的解决。但杂文写作最可宝贵的是“热之中的冷思考”,不能遇热就点火。单单反应快捷,情绪激愤,未及对问题的沉淀、咀嚼、孕育、穷尽追问、深思熟虑,就匆忙立竿见影式地写文章,常常会浮光掠影、事倍功半甚或误导问题。倘作者生活、思想底蕴深厚,知识、经验积累丰盈,现实的触媒能使人浮想联翩、钩沉索寻、旁征博引、议论风生,自然也可能切中肯綮、击中要害。否则,只能是举手表态式地写一点口号式、甚至口水式的文字,虽唾液四溅,也只是吐几口了然。简单的情绪而非理性参与,发挥不了杂文应有的深刻的批判、战斗作用,也是目前杂文创作“浅”、“白”、“露”倾向产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完整地说,愤怒出诗人,冷静写杂文。

  在一个躲避激情,崇尚温情的年代,杂文“骨骼里面应有铁”,不时在温婉、温馨、温文尔雅流行气氛中加一点火辣燃烧的东西,可以使人在迷茫、混沌之时清醒、振作和警觉。

  我喜欢如一团跳跃之火的杂文。

作者: 吕钦文    来源: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