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相继开学,而广东部分高校新生入学报到日也正在眼前。在迎来第一批新生的同时,也迎来了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大军。
大学新生该怎样前往学校报到?这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成了每年高考后的一个热门话题。综观各方担忧,无非出于以下三种考虑:一怕劳民,去年百余新生家长露宿清华大学校园的事情让校方记忆犹新,以至于学校在今年寄出的录取通知书里附信一封,劝家长尽量别送新生;二怕伤财,每名学生有一到多名家长陪同,期间住宿、交通所费不菲,今年复旦大学甚至出现一家七口来送一个孩子的场面,光花在来回机票的价格就接近万元;三怕不利于新生“精神断奶”,对家庭太过依赖将难以学会自立。
社会一直呼吁家长尽量不要送孩子上大学,让孩子与高年级学生或周围其他学生结伴而行,或单独前往学校报到,很多送学的家长也不是不理解这种担忧,他们为何还要坚持送学呢?今年,复旦大学“一家七口送学团”里有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奶奶,她认为难得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只要经济条件允许,能够来看一下孙子读书的地方,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这位老奶奶的一番言语代表了部分家长的心声。很多家长还认为送子上学,体现了一分亲情。
送学本身是件在情在理的事,多年后还可能会成为家长和学生难忘的回忆。关键在于,家长方面要尊重学生意见并量力而为,毕竟送学是“送心意”而非“送排场”。家长如能在送学的同时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学会独立,那也将帮助孩子顺利融入大学生活。学校方面则不可漠视家长的这分亲情,更不能因为事先告诉家长最好不要送孩子上学,学校能力有限,而任由家长自己解决。大学更需要在迎新方面做出相应变化,对家长的送学做好安顿工作。复旦大学今年迎新的情况就非常良好,家长都可以在学校的指引下找到居住的地方,无一露宿,同时当地的旅馆也因此而业绩火爆。随着应对经验的增加,送学其实并不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