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名师说课 正文
感悟教材激活文本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8-29 12:59:32

  课本是最好的范本,课文是最佳的范文。教师在讲课之前,首先要吃透文本。所谓吃透,顾名思义,即把握作者的思想脉搏,走进作者的心灵。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弄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其次再弄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因为文章必带有作者或憎或爱的思想情感,无憎无爱、平淡如水那不叫文章,更不会被推崇为范文!

  弄清了作者写作的目的,我们还要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我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读书就是读自己,用心去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以产生共鸣。而这个过程,也正是我们反复诵读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而达到大彻大悟,吃透文本的目的!而身为教师,我们也只有悟透教材,方能得心应手地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目的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进而使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激活思维,进而达到作者、师生三而合一,共为文本喜而乐,忧而愁,悲而哀,憎而恨,达到三者互动,激活文本!

  所谓激活文本,我认为,凡是上乘的优秀文章(作品)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皆源于作者的独具匠心:或一波三折,惊险连环;或语言质朴的描述中潜藏着那种荡气回肠的情感;或立意高远,给人启迪……大师们往往在自己的作品里给读者巧设诸多的沟沟坎坎,要你用你的智慧、你的感悟、你的见地去填补。譬如《可爱的小鸟》一文,特点是借物抒情,即借小鸟的思乡之情表达人的思乡之情。而作者在描写小鸟的过程中则融入了人的思维情感,水兵们对它的精心照顾令它感动,懂得报答。但作者只用了一句:“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小鸟到底唱的是什么歌啊?作者有意识地设下悬念,给人以回味思考的余地。这时,我启发学生:“小鸟用什么样的歌儿去感恩报答水兵们呢?”学生们思考片刻后,有的回答:《水手》;还有的说是《军港之夜》,而这些歌曲都是歌颂水兵的,我感到很欣慰。我想,作者也一定会颔首认同吧!因为学生们赋予了小鸟人的情感,同时这也是学生跳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的真情再现!

  本文作者以真挚的情感描写了一只通人性的小鸟。文章最后在描写远航结束返航时小鸟的心理变化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文中写道:“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为什么?我启发学生:“小鸟面对水兵们要它离开自己的家乡,它会怎么样?”学生们纷纷发言:“会痛苦。”“会悲伤。”“会唱一首凄婉的歌。”我趁势追问:“什么歌?”“《大海啊,故乡》。”说着,学生们就凄婉地唱道:“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学生们唱得悱恻凄婉,我趁势旁白诱导:“小鸟凄婉的歌声深深地震撼了船上的每一个人,船长更是感慨万千,他说道———”于是,学生们声情并茂地说道:“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呵,哪儿也不如故乡好!”我继续旁白,霎时,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起了文章的最后一段!

  只有在感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启发诱导,学生们的情感才能被激发出来。文本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也扩散了。学文嘛,也就是为了写文。于是,一篇篇学以致用的美文就应运而生,如《可爱的蛐蛐儿》《可爱的小猫》《可爱的小狗》……

  这就是感悟教材、激活文本的结果。感悟透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美文多多兮,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    来源: 大河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