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网虫贴文 正文
珍爱收获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8-28 09:27:03

  近几年来,我每次回井冈山下的泰和老家,路过乡政府旁边的农贸市场时,我都要请司机停一下车,我去那里选购点食品,带回老家馈赠亲友。

  去年我回老家来到这个农贸市场,一个卖芋头的摊位把我吸引住了。摊位主人是一位农妇,看上去60多岁,穿着一身发旧的青蓝色衣服,上身还罩着围裙,头上缠着绉纱。时近腊月,天气已有点凉意,但老人还未穿上袜子。她蹲坐在地上刮芋头。刮刀是一把镰刀,木柄一市尺多长,一端安着约5寸长、两指宽的刀片,老人一只脚踩住镰刀无刀片的一端,左手拿着芋头,右手捏住刀尖将芋头的毛皮刮去,不停地刮着。

  老人身旁堆放着已刮好的芋头,我想,刮下这堆芋头总得蹲坐一个多小时。

  我站在老人面前,看着这情景,勾起我的许多记忆。我小时在农村,跟着母亲下田种过芋头,体验了种芋头的全过程。每年农历二月,芋头该下种了,先把芋子切成两半,拌上一些石灰和草木灰,将一小块一小块的芋头埋入隆起的一垄垄土里,很快芋头便会长出绿茎绿叶来。垄与垄之间距离要稍宽一些,并挖成一条条深约一市尺的沟,在芋头生长期间沟内要保持足够的水量。水沟中还可养鱼,在炎热的夏天,我赤脚踏进水沟,坐在芋垄上,鱼儿在我的两脚左右游来游去。我头顶是连成一片的芋头阔叶,把烈日完全遮挡,尽享荫凉和绿色之美。到了农历八月是刨芋头的时候了,芋头担回家后储藏在谷糠中,以保持水分,防止霉烂。

  从芋头的生成到收获需要付出很多,拿芋头到市场去销售也要付出很多,一句话,收获来之不易。

  当年我母亲也像这位农妇这样刮芋头,我目染耳濡,也学会了这样刮芋头。我家在农村时,一年中大半年有芋头吃,既当菜吃,又当饭吃,更多时候是替代粮食当饭吃。今天我吃芋头却别有一番滋味,我从中品味到家乡农妇那淳朴、憨厚、勤劳的品质,也品味到她们曾经走过的艰辛。看着这位农妇的模样,我思念起我的母亲,仿佛见到了母亲的身影。

  “表嫂,这刮好的芋头卖多少钱一斤?”我问。

  “一块三角钱一斤,随便挑。”农妇用地道的土话回答,我感到格外亲切。

  “我买三四斤吧,”我爽快地说道。

  随同我的一位当地朋友挑了一大秤盘,剩下就不多了,且大都是小的和有点破损的。

  “表嫂,剩下的芋头我都买了吧,不然你不好卖了,”我说。

  农妇听了感到十分欣喜,并抬头打量了我一下。

  “你不是本地人吧?”农妇问我。

  “我就是本地人呀,老家离这儿不到10公里,只是我离开老家50多年了,现在人老了想家,回来看看乡亲,看看家乡新面貌。表嫂,你辛苦了,我明年回来再来看你,还要来买你的芋头的。”我深情地说着,并握了握她那粗糙冰凉的手。当我向她告别时,她仍满脸笑容地望着我,她——也深深地铭记在我心里。

  收获需要付出,而体验收获,才会更加珍爱收获,也更加敬重收获者。

作者: 董其中    来源: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