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欣闻"办奥运不讲排场"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8-27 14:06:01

  毋庸置疑,对于时下的中国来说,2008年奥运会绝对是件头等重要的大事情。按照国人以往办事情的既定观念与传统,免不了要讲讲排场,好好地展现一下自身的“形象”与“实力”。

  可是,在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工地,看望工程建设者时,对奥运场馆建设和奥运会筹办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二要突出环保、节能;三要加强组织、管理;四要做到节俭、廉洁;五要搞好赛后利用。他说,中国办奥运会不讲排场,在奥运工程建设中要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把节能和环保落实到每一项工程。

  闻听此言,人们满怀欣喜,在如此史无前例的大手笔的建设之下,总理掷地有声的一句“中国办奥运不讲排场”的话语,着实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施政与管理理念的日益成熟,值得称道与期待。

  必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绝对不能仅仅把办奥运当作一件纯粹的体育盛会来举办,更应综合考量所承担的经济成本与可能获得的收益。纵观承办奥运城市的历史经验,奥运会的确给一些承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收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一改奥运会长期亏损的历史,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收益;2000年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可是,也应该看到,不是所有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是赚钱的,比如,1984年前的奥运会举办一直都是亏损,都是作为主办者的一个“形象工程”来进行;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的举办就留下巨额亏空……

  应该说,这些正与反的前车之鉴都值得我们来借鉴。吸取成功之经验,规避失败之教训,理所当然应成为北京奥运主办者不容回避的话题。在奥运的投入上,抛开奥运的运营成本来看,先期的场馆等基础建设投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不注意这方面的开支与预算,大手大脚、“打肿脸充胖子”,很容易在奥运的投入上背上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总理对奥运场馆建设与奥运筹办所提出的五点要求,着实为此指明了方向。

  不难看到,不讲排场办奥运的理念正在有条不紊地贯彻与执行。为此,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能够看到一次高水平高效益的2008年奥运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可是,这种不讲排场的理念更应该在日常其他的各种大小型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要知道,奥运历史以来在中国才举办一次,可是实际工作中,我们不知每年要举办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活动。如果在每一次活动中,我们的主办者都能秉承不讲排场的实实在在的办活动理念,不知道将会节约多少不必要的经济与社会成本,其功绩显然是不可限量的。

  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在办奥运中体现出的不讲排场的理念,今后能够成为一种办活动的基本准则,如“星星之火”,迅速在当下乃至今后的各种活动中得以“燎原”!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