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服务指南 > 便民 > 股市彩票 正文
5000点之上股市猜想 无限风光在险峰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8-27 08:29:50

  历史性的一刻来临!5000点大关终于被多头踩在脚下。上周五,在权重股继续奋力做多的推动下,股指继续强劲拓展空间,将红旗插上了5100点的高地。5000点的整数关口就这样被征服,精彩继续在险峰上演。

  回顾本波行情自7月初启动以来,持续时间近两月,升势持续时间不可谓不长;累积上升点位1510点,上升点位,不可谓不多;升幅41.8%,上升幅度不可谓不大。行情运行至此,究竟是尚在半山腰还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呢?业内认为,应该说行情已经处于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阶段:在经历大幅上涨之后,市场大幅度地、顺利地拓展上升空间难度加大;寻找新的机会难度也在加大,同时市场上空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为此,本版就5000点之上大盘的运行模式,机会和风险等作出猜想,供读者参考。

  5000点的前生今世

  对于始于2006年以来的新生代股民而言,他们无疑是幸运的。在这个实现梦想的时代里,他们虽然入市不久,但却同许多炒了十几年股的老股民一起,见证了中国股市许多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本周,股民就一起见证了上证指数冲上5000点整数关口的历史性时刻。只不过,在牛市中长大的新股民,却不知5000点的前生今世。

  10年时间

  六轮上涨冲上2245点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由于制度上的不健全,从一开始就显得十分活跃。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先天缺陷,却使得中国股市不能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2001年前,中国股市经历了6轮上涨,也最高只到达了2245点。然而,就是这一点位,却压在中国股市头上长达5年。

  第一轮暴涨:100点—1429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第二轮暴涨:400点—1536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蹿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第三轮暴涨:333点—1053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蹿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

  第四轮暴涨:512点—1510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

  第五轮暴涨:1047点—1756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

  第六轮暴涨:1361点—2245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2001年中国股市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

  2年时间

  一路狂飙上5000点

  自站上2245点后,股市就开始了漫漫熊途。一路上,跌破了许多被认为是“不可能跌破的政策底”。直到2005年,“开弓没有回头箭”在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困扰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启动。在市场一片担心中,当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

  然而,此时却成为了牛市的转折点。股改试点过程中,伴随着上市公司为全流通支付的对价,市场逐渐开始对此展开寻宝游戏。巨大的财富效应让市场开始驶入上升通道。2006年初,市场收复政策底1300点。而股改的全面铺开更是让股指一路上涨,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突破行情启动以来第二个千点大关。从1000点到2000点,市场花了1年半的时间。

  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让中国股市应有的功能得到恢复。此外,人民币升值、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也支持着牛市继续进行。进入2007年,市场上涨势头超乎所有人的预期。2007年2月26日,站上2000点,3个月后,上证指数就站上了3000点大关。又是3个月后,市场站上4000点。虽然此后不久市场遭遇“5·30”大跌,但牛市步伐并没因此改变。本周四,市场直接跳空高开站上5000点整数大关。

  市场在上涨中不断壮大,自股改启动以来,沪深两市总市值从2005年7月28日的3万亿元起步,在短短两年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去年12月20日,沪深总市值首次突破8万亿元大关;今年1月份,沪深总市值连续突破了9、10,11万亿大关;今年4月份又连续突破13、14、15,16万亿大关;5月份,则连续突破了17、18万亿大关;经过“5·30”以后的震荡整理,7月份两市总市值超过19万亿;8月份则连续突破20万亿、21万亿,22万亿大关;两年多时间内,沪深两市总市值累计增长了约7倍。

  5000之上·走势预测

  阶段性顶部就在不远处

  预测一★★★★★

  阶段性顶部在5200点至5300点

  目前,不少人士将本波行情的阶段性高点定在5200点或者5300点。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本波行情从3615点启动以来,从K线组合来看,走的技术形态属于W底的组合形态。按照W底形态保守理论升幅计算,其形态形成后能够达到的点位是,W底的颈线点位4312点+(颈线点位-W底的最低点位3404点=908点)=5220点。因此,本轮行情的阶段性高点将在5220点附近。

  本土私募基金负责人刘默表示,按照他的技术模型,本轮行情的阶段性高点,将出现在5300点附近,随后,大盘将进入箱体震荡,机构开始出货,9月下旬,正式宣告本波升势结束,市场进入中级调整。

  预测二★★★★

  阶段性顶部在5500点至6000点

  也有更加乐观的人士认为,本波行情的阶段性高点将可以看高到5500点至6000点。

  这一些人士看高大盘的理由大致如下:一是本波行情产生于中期业绩的超预期,东方证券预测,中期业绩增长将达到70%的增幅,其中,尤其是蓝筹性股票业绩超预期明显,如工行、中行等增长幅度都在50%以上。二是,在政策与市场的博弈过程中,政策几乎都是对蓝筹股的发展有利的,还将提升蓝筹股的溢价空间。三是,蓝筹股是本波行情的主力,资金介入程度深,对各路资金的吸引效应已经体现出来。由于权重股难以停止攻击的步伐,大盘攻击5500点甚至6000点,并非难事。

  预测三★★

  行情在5000点附近止步

  尽管昨日大盘已经强劲突破5100点,不过也有人认为,大盘在5000点已经很高了,泡沫已经比较严重了,调整一触即发。

  截至昨日,上证综合指数的市盈率达到57倍,再创新高;而沪指自7月初上涨以来,持续时间近两月,累积上升点位1510点,升幅41.8%,由此累计的获利盘给市场推高带来的压力是一触即发的。况且,这样快地就将指数拉高,是在将泡沫继续吹大。“中国股市高估值的状态没有办法持续,尽管指数还在上升,但是换手率已经从高位下来,股市进行调整不可避免。”经济学家许小年说。

  业内还认为,指数疯狂上攻,也不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本周出台的加息和允许个人炒港股,应该看作是管理层给市场降温的信号;因此,目前指数已虚高,参与的风险大于机会,行情主要靠资金推动,调整随时可来临,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本报记者郑建超

  5000之上·风险

  不得不说的压力和风险

  站上5000点,唱空的声音降低了许多,好像5000点是一个关口,突破了市场就会一马平川往上冲。但一些谨慎的市场人士却更深地感受到了上涨背后的风险。5000点上方,其实还有以下这些无法忽略的风险,在投资者操作的同时,谨慎不能忘记。

  估值压力

  “投资者可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情况:现在做多者已经很少谈及估值这个话题了。”招商证券分析师周小平认为,“因为目前市场平均市盈率达到50.07倍,估值已经不低了。即使考虑了A股公司未来一段时期的成长性,A股市场的估值吸引力也并不明显。”

  政策调控

  央行本周再次加息,两个月内两次加息频度前所未有。高频率的调控充分反映出管理层对目前经济过热以及信贷增长过快的担忧,也向市场清晰地传递了管理层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意图和决心。远东证券范戈认为:“如果宏观经济热度仍不降低,管理层一系列的组合拳会将陆续施展出来,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发行定向央票,在特别国债发行后吞吐特别国债等手段抑或上阵,这对大盘难说没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后续市场所面临的政策调控和不确定性风险很大。”

  资金压力

  据东方证券预测,今年下半年IPO融资规模将在1700-2000亿元左右。虽然红筹股回归不明确,但H股回归仍在进行当中。神华能源等多家公司都表态将在今年年内“海归”。另外,定向增发方面潜在的扩容规模预计在700亿元左右。另外,还有大小非解禁、企业债券发行及交易成本对流动性的消耗。

  周边影响

  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恐慌在短期内不会马上消失,海外市场波动性短期内将依然很大,有可能干扰国内投资者情绪。

  未来市场面临的政策及资金面等的不确定性在加强,这些短期不确定因素都使得市场震荡调整的可能性加大。

  5000之上·机会

  蓝筹股仍是行情的主角

  近期以来,以银行、地产、钢铁、有色,煤炭等为主的权重股和蓝筹股走势良好,成为本波行情以来的大赢家。那么,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持续上升后,这一些蓝筹股是否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泡沫,接下来行情的热点会否发生改变呢?

  蓝筹股生逢其时

  在目前我国处于大国崛起阶段,势必将崛起一大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代表国家水平的企业出来。而作为各行业的优质企业的蓝筹股、龙头股无疑是不二之选。而从国家的政策来看,也是大力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并购重组等资本手段做大做强。再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分析,机构已经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主力资金多坚持价值投资的思路,只有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股票才会受到主力资金青睐。最后,股指期货在年内就有望推出,还将进一步强化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没有价值的东西将被无情抛弃,有价值的股票被持续推崇。可以说,蓝筹股是生逢其时。

  重点关注五大领域蓝筹

  蓝筹股不是一个行业,可以说,每个行业都有蓝筹股。前期来看,银行、地产、钢铁、有色、煤炭等在通胀刺激、本币升值、业绩超预期等作用下持续飙升。业内认为,银行、地产、钢铁、有色、煤炭并没有明显的泡沫,仍是5000点之上值得重点关注的品种。

  因为,牛市的三大基础:升值、业绩高增长,流动性过剩依然存在。银行、地产、钢铁、有色、煤炭要受益升值,要受益业绩高增长、行业整合等。

  业内建议重点关注金融股之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平安、中信银行;地产股之金融街、陆家嘴、小商品城、万科等;钢铁股之宝钢股份、武钢股份;煤炭股之西山煤电、金牛能源等。

  资产重组将有惊喜

  在大盘冲击5000点的过程中,蓝筹股无疑是多方的主力部队。而当市场进入后5000点时代时,又有哪些机会值得投资者提前布局呢?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将有望带来惊喜。

  ST股乌鸦变凤凰

  对于ST股的重组,不少投资者认为是题材炒作。但实质上,不少绩优蓝筹股正是凭借着重组才获得持续成长的优质资产的。

  在目前半年报披露期间,部分ST股公告显示,在资产重组或整体上市后,公司质地得到极大改善而显现出投资价值,其业绩的持续增长将值得期待,如ST巨力、*ST博讯、*ST兴发、ST金帝等,都已完成了重组,注入了新的优质资产,同样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投资机会。此外,对于多数的*ST股而言,在年报和季度报告公布后,如果仍然没有实现盈利,将面临终止上市的命运。在下半年里,通过资产运作,从而完成保牌的公司数量有望大大增加。

  实际上,机构已经提前对ST股展开了布局——尽管各基金资产配置都在向大市值蓝筹股集中,但一些有明确股改或资产注入预期的ST股,仍然在二季度进入了基金重仓股的名单。其中,*ST广厦最引人注目,成为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第二大重仓股。此外,ST中鼎、ST北巴也成为基金重仓持有的品种。

  央企并购做大做强

  蓝筹股的重组机会同样值得期待,部分机构在大盘进入5000点后的投资策略就是,“挖掘蓝筹股的外延式增长机会”,即市场一直关注的资产重组、注入、整体上市、并购等主题式投资机遇。

  今年国资委在《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央属企业的整体上市的工作。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和政策的博弈将决定重组股成为市场焦点的行情仍将继续,而资产注入重组将是下一阶段的投资热点。据了解,仅就央企而言,目前上市资产仅占总资产的1/6,大约还有近9万亿元的央企未上市资产可供注入。前期资产注入带来的超高预期,将在今后的企业盈利中得到验证。因此,国有资本注入是未来市场持续的热点和活跃因素。

  一旦真正有优质资产注入,那么几个甚至十多个涨停板将轻松可见。因此,下半年投资者可留意具有整体上市、资产注入、重组并购的股票,相信下半年市场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惊喜。

作者:    来源: 和讯网     编辑: 丛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