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长期对某些事物、情景产生恐惧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能及时发现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并加以抚慰,以免孩子心理受到伤害。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与孩子保持丰富的感情交流。美国心理学家肯特说:“保持家庭气氛和谐,使孩子能无拘无束地与你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嘲弄、吓唬孩子,而应鼓励、支持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大多勇敢而自信,不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2、对孩子的要求不宜反复无常。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反复无常,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于是就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对孩子的要求要规范、一致。
3、不要溺爱孩子。对孩子过分疼爱和保护,会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调查表明,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缺乏自信。
4、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有的家长常将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害怕父母: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受到惩罚等。孩子终日心神不定、畏畏缩缩,表现为恐惧、多疑、敏感。因此,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5、不要过分责怪孩子。孩子错事后会产生恐惧心理,此时家长不要过分责怪孩子。应该教育和引导孩子认识到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既要指出错误的危害,又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宽容,使孩子感到批评也是对他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