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云淡风清的日子,我们走进了深圳南山区“述古堂”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美术展览馆,书画家李照东的书画展——《法顺风随》在这里展出,此次展览囊括了李照东近年创作的书法、山水和花鸟画共百余件作品。
读李照东的作品,很难用一两句话来形容。他的花鸟,意趣十足、灵动活脱?他的山水,野逸不覊、高远旷达?似乎都是,又都不是。
李照东是当今书画家中不多见的沉得住气、潜得下心的人。他生长于广东汕头的文化之家,自幼时起,父亲李永芝便
让他揣摩汉魏碑版与晋唐法帖,研习字形结构与笔墨章法,以致七岁时李照东便“踵晋唐风韵”,有“神童”之美誉,他日后关于水墨画的概念也确实得益于早年的书法实践。
李照东的花鸟山水,最早从岭东前辈习海派,讲究笔墨的灵动;又受到广州画家“花鸟求趣味,山水求意境”的影响,注重情节性和生活趣味。后来他学习了李可染的画作和王朝闻的美学理论,参悟了八大、青藤,慢慢地淡化了门庭畛畦,不想让任何概念、法理限制自己的表达。他努力使自己从对前人的膜拜中脱离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李照东把自己的艺术称之为“法顺风随”,缘于他对祖宗之法和造化之境的认识。对于古法,他努力防止绝对化思维,追求神遇而迹化,疏简也好,浓重也好,他认为应该从不同时间、空间出发,执法而不执死;向大师学习,他认为外相易得,而参悟精神不易。所以李照东总是在思考,一路画,一路想。他取法乎众而追求大美,中得心源而自出机杼。他的画,不论近观远看,都经得起考量。近观笔墨随缘,实像意趣横生;远看虚实随机,心像美妙崇高。
李照东认为,外相的东西总是容易得到,而要参悟精神就不易了。他原来的花鸟比较注意情节性和生活的趣味,后来认为趣味还是受制于情感的,情感又来源于心意,应在笔墨语境中求一种由外向内的参悟。他说:美感有多样性,但还是有大小之分。他观八大、青藤的花鸟,看到的是大美、众美,是文化指向,是“抒情性”。他认为八大、青藤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意境、笔墨、趣味,都具备了,概括、高简、天然,众美皆有。对于自己的画,他的标准是:“会心的,写心的,才得意。”
在李照东这里,书、画同源,二者本来就息息相关。画中的线条就是书法的点划,画中的造型就是书法的结构、仪态。李照东是从临帖习字的传统中走出的人,是从元明清的文人画中踩过的人,这两种普遍性的经验并没有消解他的创造性意识,而是作为潜意识的内容为自然的表达提供具体的形式。他的点是凝重的,线是飘忽的,凝重与飘忽的叠叠落落,自有一番在意与不在意,一种神游与向往;他的笔是随缘而化的,既有对象的形质,又有笔墨的内涵。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但那里却有一群隐于市井、安于艺业的文化人。他们讲究对传统的研习,又在寻找自己的表达,同时有着文化传承的自觉。艺术不能速成,速成必速朽。李照东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修养、功夫、勤奋、悟性全都占尽,再加上他的一颗平常心。这一切,都使人有理由认为,他是值得期待的。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在他身上是值得托付的。深圳述古堂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美术展览馆面积达2500平方米,坚持了高品位、公益性,成为深圳最具规模的民间美术馆。作为“述古堂”首席学术主持,李照东无疑为美术馆赢得了观众与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