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家庭教育 正文
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8-03 10:06:00

  小学生每天劳动量以20-40分钟为宜,中学生以30-50分钟为宜

  据调查,目前在中小学生中,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30%左右,而有65%的孩子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有的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收拾书包,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品质的培养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认为孩子学业负担重,安排劳动有困难。二是怕孩子干不好,还不如自己干来得省事。三是认为家庭生活电气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劳动的越来越少,不必让孩子劳动。四是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

  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孩子一旦养成了懒惰的不良习气,想让他变勤劳就非常难了。因此,家长心须重视对孩子的劳动锻炼,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重视劳动教育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给孩子正确的劳动意识。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及家庭生活实例说明劳动对于社会、国家、家庭和个人的意义,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光荣,劳动神圣,劳动伟大,不爱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二、培养孩子养成劳动习惯。习惯是一种自主、自动的行为,养成劳动习惯的人不劳动反而不舒服,他们总有可干的事情。劳动习惯不通过长期训练、培养是无法形成的。

  三、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劳动需要动脑子,劳动的程序、技巧需逐步掌握。掌握劳动技能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劳动教育主要通过劳动实践进行,光说不练是不行的。家长最好每天给孩子安排一定量的劳动,一个时期内按孩子的实际情况固定劳动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这有利于劳动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每天劳动量以20-40分钟为宜,中学生以30-50分钟为宜,可根据功课的多少作一些调整。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都应安排,不应只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还要强调“家里的事情主动干”。社区、学校安排的公益劳动,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双休日、寒暑假安排的劳动量可以稍多一些。

  家长必须注意的是,不要把孩子当劳动力来使唤,也不要把劳动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更不应简单地以金钱和物质对孩子的劳动进行奖惩。如果孩子在劳动中有失误,不能训斥和责备,应该重视劳动过程的具体指导,多给予鼓励,让孩子感受劳动的愉快。

作者:    来源: 大河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