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说起自己的不幸只能独自流泪 记者 黄兴能/摄

据说钱兰英的大儿子(后)很有钱

已是危房的老宅成了老大与老三间的争执关键
在云南弥勒县城里流传着这样一件事:一位有着12个子女的妇女(其中8人为亲生、4人为继子女),因为中风卧床不能动弹,但12个子女却没有一人前来服侍卧床不起的她。现在老人日常生活都要依靠保姆料理,但老人却因为经济困难拖欠了保姆半年多的工资。
现状
12子女无人养她
在弥勒县城西后街27号这栋毫不起眼的民房一楼内,传闻的主角,76岁的钱兰英老人正斜躺在墙角靠窗的一张木床上,在黑白掺杂的头发下,露出一张布满皱纹但毫无生气的脸。
老人的家里,最值钱的家什莫过于一台老旧的17寸电视机和一部座机电话。虽然钱兰英老人瘫痪在床,但由于有60岁的保姆马阿姨在,钱兰英的日常生活被照顾得井井有条。而在照顾老人的这半年时间里,马阿姨却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工资。问及为何还要照顾老人,马阿姨说:“我看着她可怜啊!原本打算苦点保姆费补贴家用,但没想到一分钱都拿不到!”
马阿姨来自弥勒农村,家里的儿子也外出打工了,她丢下老伴来到城里原打算苦点钱补贴家用,不想现在却拿不到每月250元的保姆费,还好吃住都靠着钱兰英老人,也花不了什么钱。不过对于拿不到钱这种现状,马阿姨还是表示想不通,她说,如果还是拿不到钱,她有可能丢下钱兰英老人回老家。
“活了70多年,养了一帮帮儿女。没想到到老了会落到没人管的下场,真的不如死了算了!”身患中风的钱兰英口齿已经不是太清晰,可这句话却是她说得最多也最清楚的一句。钱兰英结过两次婚,在和第一任丈夫杨国良结婚后一共生育了3男5女共8个孩子。1975年杨国良因病去世,次年钱兰英带着自己最小的两个女儿杨学琼、杨学丽又与妻子去世的郑荣华结婚。而郑荣华自己也有3子一女,长子郑克忠那时已经40多岁,早已成家立业自立门户。而她自己亲生的大儿子杨学忠那时也已经25岁。
2006年10月,瘫痪在床两年多的郑荣华在病痛的煎熬中离开了人世,在郑荣华去世前曾经立下一份遗嘱,要求自己的3个儿子负责为钱兰英养老送终。但是就在郑荣华去世后这半年多的时间内,钱兰英的这12个子女却以种种理由将自己的赡养义务推得干干净净,她只能靠每月很少的低保收入生活。
调查
富翁长子带头 兄弟子妹效仿
钱兰英老人的子女中,有的是身价过百万的村里富人,有的是温保有余的小康人士,也有的经济条件十分普通,说起因何不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
大儿子:杨学忠,村里人称他身家过百万
理由:“她已经不是我们家的人了”
“她家的大儿子有钱的,最早的时候他炼桉油,后来自己开了个砖厂打空心砖卖,接着又承包了一片鱼塘养起了鱼。”作为杨学忠的邻居,租舍村二社社长缪庆辉的语气中透露出羡慕的口吻。“他现在的家产虽然不是整个村子里最多的,但也绝对不下百万元。光房子他就盖了好几处。”缪庆辉说:“他和村里人的关系也不错,对他的岳父、岳母都很好,从来没听说过他和老丈人、丈母娘发生过矛盾。”
在租舍村口的一片鱼塘边,杨学忠刚察看完鱼塘回来。这个穿着西服皮鞋,一脸皱纹的精明汉子对于母亲的赡养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母亲改嫁到郑家的时候我才25岁,她把最小的两个妹子带到那边去抚养,其他的弟弟妹妹都是我一个人拉扯大的。她毕竟是郑家的人,我虽然作为她的亲儿子但要直接去为她养老也很不方便。”
杨学忠还表示三弟“霸占”着老宅也是他不愿意养母亲的一个重要原因。“母亲从来都宠爱老三,她嫁到郑家后,老宅就给老三住着了,作为祖产我连片瓦都没有。”杨学忠提出,要么祖宅让老三住,母亲也由老三养着,要么让老三把祖宅让给他,他负责为母亲养老送终,否则他不会赡养母亲。
二儿子:杨学华,靠征地补偿款生活
理由:经济条件差,有心无力
租舍村二社社长缪庆辉说:“杨学华有点浑、50岁的人老婆也跟别人跑了,生活本来就不怎么好过。自从他的土地被有偿征用后得到了几万的补偿款,他每天都会从城里带个女人回来。并且每次带的人都不一样。”
因为喝酒过量导致眼睛出现问题的杨学华说:“我的家庭情况很差,只是一个人过日子。我母亲对我们兄妹8个倒是都很好,可是我就算想赡养她我也没有这个能力。我大哥和老三他们条件好,他们可以多出点,像我这种情况的就可以少出点。反正肯定是要给母亲养老送终的。”
三儿子:杨学荣,经济状况宽裕
理由:“大哥不养我也不养”
“谁都知道,我妈从来就特别喜欢我大哥。我大哥结了3次婚全都是我妈帮他娶的。以前我就和大哥商量过,我说虽然我没他有钱,可他出多少钱赡养母亲我就出多少,绝对不会往下压一个子。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不同意。”对于母亲的赡养问题,小儿子杨学荣显得颇有微词。
至于大哥所提出有关老宅的问题,他认为完全是大哥的一个借口。“当初分家的时候,我们兄弟三人都分到了老房子。后来大哥不愿意住,就将他的那间转让给了我,我也付钱给了他。”他坚持表示,只要大哥带头出钱,自己绝对会出同样多的钱赡养母亲,否则自己也不会一个人赡养。
七女儿:杨学琼,经济条件一般
理由:养老人主要靠哥哥
作为钱兰英的第7个孩子,杨学琼说:“我们虽然是兄妹8个,但只有我大哥和三哥的经济条件最好。我和小妹都是在城里面靠租房子住,平时靠卖点冰水讨生活。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赡养我母亲就更难了。”钱兰英的其他几个女儿也都表示,在老人赡养问题上,他们都愿意和3个哥哥一起出钱。
继子:郑克忠等,经济条件不详
理由:她对我们没有养育之恩
虽然郑荣华去世前曾经立下一份要求自己的3个儿子要赡养钱兰英的遗嘱,但郑荣华的儿子们却不这样看。“她虽然嫁给了我的父亲,但是那个时候我都已经结婚并搬出去住了。况且她自己也有8个亲生子女,这个问题还是得由她这8个子女来解决。西后街27号是我买下的,她一直住在那,我们也没表示过反对。虽然她是我们的继母,但并没有对我们兄弟姐妹有任何生育和养育的恩情,我觉得我们现在这样对待她已经算可以了。”郑荣华的长子郑克忠说。
律师
亲生子女都有赡养义务
鑫金桥律师事务所刘爱国律师表示,作为老人的亲生子女,杨学忠兄妹8人都有义务对母亲钱兰英进行赡养。“至于说子女中有的经济条件好一点,有的差一点,在赡养义务进行时可以根据经济情况来履行。但这不表示条件差的就可以不履行这个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