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法治频道 > 案件追踪  正文
北京警方:非法吸储犯罪高发 受害者多为退休者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7-27 08:33:25

        东北网双鸭山7月27日电  谎称拥有政府赋予的特殊资质,以高于银行利率数倍的价格公开发售基金;在小区内发放所谓的“精品投资项目”宣传单,称立即注资将得到高息回报。昨日,市公安局经侦处发布紧急提示,近期擅自发售基金、销售未上市公司股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三类经济犯罪案件在京高发,受害者多为退休人员。
  谎称“主管部门批准”卖基金

  据市公安局经侦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在金融街、CBD等繁华地区的高档写字楼内,存在着一批伪投资企业。这些企业声称上级机关是国家某主管部门,“说是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其实全是假的,目的不过是套取资金。投资者一旦购买了这种基金,自身利益很难得到保障”。该负责人表示,购买基金前投资人一定要向有关部门了解发行单位资质。

  中介假扮第三方变相出售“原始股”

  有的中介大力推销某些“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一旦投资者签订股权购买协议,中介机构立即变为第三方,与买卖双方签订居间协议,监督双方转让行为。经侦处负责人称,所谓“监督”不过是在变相销售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协议中体现不出中介费。交易完成后,表面上投资者以正常价格购买了股权,其实中介公司从中提取了大量佣金,规避了非法买卖未上市公司股权可能产生的纠纷。

  目前股民持有的原始股股权证五花八门,有的为西北某省会城市股权托管中心印发,有的是西南某省会城市股权托管中心发放。该负责人称,这些股权证其实是未上市公司股权的地下交易,股权归属不明,投资者对股权的所有权也无法得到证明。

  “精品投资项目”非法吸纳存款

  近期,一些居民小区内出现了大量“高息回报”的传单,发单人声称某精品投资项目正在建设中,投资者及时注资将得到高息回报。

  警方称,此类“高息回报”传单极有可能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骗局。所谓的“精品投资项目”可能根本没有,或正在洽谈中,并无实际结果。即使经过查证,证实该“精品投资项目”确实存在,仍有无法预料投资风险。发单方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先履行与前期投资者的协议,按月高息返利,造成假象,然后再把后期投资者的资金分解成前期投资者的利息,照此循环。

  一旦资金链断裂,发单方就会立即携款潜逃。经侦处办案民警表示,在此类骗局中发单方只要得手,便马上挥霍,即使最终被控制,投资者的损失也极难追回。

作者:    来源: 新浪网     编辑: 萧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