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百姓故事 正文
老人写百封家书告诫儿子做官要清廉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7-26 13:46:29

  东北网双鸭山7月26日电    在沈阳沈北新区,一提起黄家锡伯族乡拉塔村67岁的杨纯芳老人,认识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要说老杨,教育儿女就是有一套,他的‘廉政’电话和百封家书的故事那可真叫绝了。”

  事情还得从他的小儿子杨树山1990年入伍说起。杨树山在哈尔滨某陆军部队服役期间,由于工作出色,由班长升为排长、指导员、连长到副营级干部。面对小儿子职务的不断升迁,老杨却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他手中有权了,请客送礼甚至塞钱的事肯定少不了。”于是,在小儿子当兵的13年里,老杨坚持每月定期打两三次“廉政”电话,除了嘘寒问暖外,更多的是叮嘱儿子要干干净净做人,千万不能收钱收礼。这些年下来,光长途电话就打了四五百次。

  “用钱家里给你拿,谁的东西也不能要,如果那样,不仅毁了你自己,也丢了全村人的脸……”,这是摘录老杨给儿子信中的一段话。儿子当兵的这段时间里,除了打电话,老杨也不间断的给儿子写信。为了写信,只有初中文化的老杨,不得不拿起了字典。现在,这四五百封信一直被老杨精心的保存着,摞起来足有两尺来高。

  2003年,已是副营级干部的杨树山复员回到了地方,在沈北新区地税局任办公室主任。家里人都高兴,可老杨却又紧张了。他认为税务部门同样是个权力大的部门,这警钟还得继续敲。“你缺啥,家里都帮,就是不能贪不能占,不能吃拿卡要……”。老杨依然定期给儿子打“廉政电话”,还时不时的跑去看看,找儿子、儿媳唠唠。

  老杨这二十几年的“廉政”电话和百封家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小儿子杨树山在部队里任职期间,没出现过一件经济上的问题,还多次受到表彰。在区税务分局工作期间,也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老杨这样做,也有一些人不大理解:“现在都啥社会了,请客送礼见怪不怪,何况,你儿子这么大了还管着,就连打个麻将也不让,有这必要嘛?”老杨却说:不管啥社会,犯错误的事就是不能干。我当村支书那会儿,做啥事都给老百姓一个明白,咱一不吃二不占,清清白白,现在虽然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我睡觉舒坦,走起路来腰板挺得都直……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做到了,必须要求儿女们同样做到,除非我没有了,就不嘀咕他们了。”

  不过,在记者临走时,老杨还得意地透露个秘密:“啥时候我没了,还是有人嘀咕他,警钟是不会停的……”。原来,在教育儿子的同时,儿媳也受了他的影响,加入到“警钟长鸣”的行列中来了。

  离开老杨的家,记者陷入了沉思。如果,家家都有一部这样的“廉政电话”,如果家家都有一位这样的老人,如果每一位从政者都有一种这样的清醒,那么,远离腐败、远离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离我们还会远吗?

作者:    来源: 腾讯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