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孩子犯错误时,您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接受调查问卷的53%的父母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怎么搞的,又闯祸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父母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关键是评价标准有问题。他们常常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结果却事与愿违。
有个小男孩曾经委屈地对我说:“我从来没当过干部,好不容易捞个小队长当,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回家跟我妈一说,我妈不但没夸我,反而把嘴一撇,说:小队长有什么好吹的?这是中国最小的官儿了!我妈不知道,我能当上小队长有多不容易呀!我跟老师说了很多好话,作了很多保证,老师才让我当这个小队长。”
我对一个“三道杠”说:“你当上大队委了,你妈这回满意了吧?”谁知“三道杠”委屈地说:“我妈最关心的是:大队主席谁当?”
你们看,这些妈妈真是太难为孩子了。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这就是今天孩子的悲哀呀!
其实,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
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
外交部长李肇星一次作客一家网站,一个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
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我妈不这样认为!”
这个回答真棒!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我的一位女友,事业很成功,但对她上初中的儿子很不满意,说儿子简直就是个“魔王”。母子关系很紧张。一天,我去她家,单独见她的儿子,这个大男孩很乐意跟我聊。
“我妈妈对别人客客气气,对我总是发脾气。”
我对他说:“你妈也不容易,她在单位是领导,操心的事不少,回家又要照顾你,够累的了,爱发脾气可能是到了更年期。”
“更年期?”没等我说完,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话来,“自从我上学,我妈对我脾气就这么坏,更年期怎么这么长?你给我来个倒计时,更年期哪天结束,我好有个盼头。”
我笑得前仰后合。掉转了一个话题,说:“今天我有事想向你请教。”听到“请教”二字,他立刻把腰杆挺了起来,瞪大眼睛:“说吧!”
我对他说:“我想用知心姐姐这个品牌办一个杂志,你觉得多大的开本比较好?怎样办让父母和孩子都爱看?”
他立刻提出3条建议:1.开本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不知心了;2.给父母写的文章,孩子看了特想拿给父母看;给孩子写的文章,父母看了特想拿去给孩子看,这就是“换位思考”;3.杂志要有品味,关键是办杂志的人要有品味。
半年后,我们的《知心姐姐》杂志创刊了,我采纳了他的意见。我从内心里感谢那个充满智慧的男孩!我对他的妈妈说:“依我判断,你儿子不是魔王,而是天才!”
几年后,我又见到这位女友,“咱家那个魔王怎么样了?”我开玩笑地问她。
“嘿,让你说对了!人家现在可出息了,去英国读书了,还是学生领袖呢!现在儿子跟我特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