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国学"也需避免快餐化阅读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7-24 08:53:06

  近两年,国学似乎越来越热了。但“国学热”中的一些现象,也令人喜忧参半。

  “喜”的是,这股热潮表明了人们对经典与历史的重视。

  “忧”的是,“国学热”也暴露出两方面问题。第一,反映出我们以往的人文教育,实际上是被忽视与不到位的。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读者,还不仅仅是年轻学生,都在如痴如醉地希望通过有关畅销书,来补一补自己对文化经典的浅薄与匮乏。第二,正因为人文教育的缺位,一旦脱离了机械式教学的课堂,很多人对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完全找不到方向。虽然很多人重读经典的热情高涨,但阅读中却有一种跟风盲从、随波逐流的倾向,似乎满世界只有一个品牌,缺少了个体的知性和趣味。其实,个性化的阅读,才是衡量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重要参数。

  解读经典的书热销,经典的销量却不见长。这种现象,多少有点买椟还珠的味道。实际上,经典作用于人的素质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应用型、工具性的图书,不可能在几分钟内见效。抱着那种立竿见影、活学活用的期望去读,十有八九会失望。更不能指望读一本解读经典的畅销书,就能一蹴而就地把握经典的全部内涵,这就好比我们不能拿着一本九寨沟的导游书,就当成自己已经到了美不胜收的九寨沟一样。

  对一般读者而言,适当读点入门类的图书是可以的,但宋人严羽说得好,“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我们希望,有能力的人,还是要尽量避免快餐化的阅读,避免跟风式的阅读,多一些个体的选择,多读一些经典本身,单刀直入,取法乎上,才能直截根源,探骊得珠。因为,任何导读都不能取代你自己对经典的阅读与感悟,借用宋代理学家程颢的说法,这是要“自家体贴出来的”。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