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割肾救父加分”引争议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7-23 10:30:24

  高考前,她割肾以救身患尿毒症的父亲。受这份孝心的感动,四川省录取领导小组已决定给予四川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考生曹于亚政策性加20分,加分后的曹于亚就达到了第一志愿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调档线,学校已欣然同意录取。此举引发了争论。(7月22日《南方都市报》)

  这就是给社会道德加分

  在感恩、义举成为稀缺资源的现状下,这种割肾救父的出现,将在社会大众中产生良好的感染作用,进而产生引导作用。而社会以高考加分的形式,对这种大孝义举给予肯定和表彰,则会进一步放大这种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社会上营造出浓郁的感恩氛围。完全可以这样说,给割肾救父者的加分,就是给社会道德加分。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社会成员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更需要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并勇于践行。就高考加分而言,给有体育特长的加分,是对体育强国的政策肯定;给各种知识竞赛优胜者加分,是对科技兴国的政策肯定……而对割肾救父者的加分,就是为了引导、倡扬高尚道德之风,是对社会道德的政策肯定。它们都是社会所急需的,都是应该大力培养和倡扬的。(邓学志)

  “举孝廉”没错“非制度”不行

  问题在于,曹于亚因孝道而获加分,并非基于制度化的必然选择,相反却是基于非制度化的偶然事件,看上去更像是一次仰仗有关领导心情的撞大运———曹于亚的孝行传播出去了,并恰恰感动了有关领导,而那些同样很孝顺却不为领导所知的考生呢?为领导所知却不能感动领导的考生呢?究竟什么样的孝行才能感动领导?“举孝廉”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消解了其正面的激励意义,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高考的公平性。

  当高考加分遭遇这种“非制度性”生存困境时,高考公平就会大打折扣。今年有人割肾救父加了20分,那明年加不加呢?缺乏明确的预期,人们就很难将这次的“举孝廉”当一回事,进而培养自己对孝德的敬畏之心和景仰之情。 (雷辉)

  “加分”不如“破格录取”

  毫无疑问,加分规定不能被随意改变,也不可被任意解读,加分需要谨慎,加分政策不能被乱用与滥用。如果“割肾救父”的孝心可以轻易获得加分的话,那么在中国,达到类似这样加分条件的考生可能不在少数,而事实上很多具有孝心的考生并没有获得加分,看到这样的加分,他们难道不会感到自己委屈吗?

  其实,如果想要对这种孝心进行表彰,没有必要拿稀缺的高考公平与分数资源做奖品,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向曹于亚所报考的学校以“孝心动人”的名义推荐曹于亚,然后,具有招生自主权的学校就可以进行取舍,如果认为可能录取就“破格录取”———既奖励了孝心,也没有滥用加分政策和破坏高考录取公平,还不会因为曹于亚被录取而剥夺了另外一个考生的录取机会,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