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建设和谐文化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7-19 09:02:02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建设和谐文化,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把建设不同文化和谐共处、协同并进的有机文化体系作为重要方向。和谐文化是一个由多种不同文化构成的文化体系,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现代文化;既包括本土文化,又包括外来文化;既包括民族文化,又包括地域文化;既包括主流文化,又包括非主流文化;等等。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有机的文化体系,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协同并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同时,和谐文化作为一种有机的文化体系,还体现在它能与时代发展相协调。文化在不同时代必然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与现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相协调的文化体系,才称得上是和谐文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建设和谐文化,必然具有特殊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应该是与时代发展潮流、世界发展状况相协调的文化体系,是与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相协调的文化体系,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努力建设这样一种有机的文化体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把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作为根本目的。任何社会的主流文化,本质上都是对其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肯定和追求,从而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一个社会只有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才能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合力。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人们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能够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具有健康的价值取向、向上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体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把推动形成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作为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要在这种多样性中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关键是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和谐理念和和谐精神。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应紧紧抓住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这一关键,把它贯穿到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去,贯穿到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关系中去,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去。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引导人们形成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和群众基础。

  把鼓励和保护创新作为有效途径。和谐是动态的、发展的,和谐文化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应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宝库中吸取营养,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密切关注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新趋势,积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提高文化的科技含量;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精神文化产品,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