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多想想大学精神的含义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7-17 09:51:01

  随着高考招生的结束,一些榜上有名的贫困学生又要遭遇学费的难题。而媒体也每每会在此时,开始议论贫寒子弟的求学之路,以及助学贷款的实施途径。

  今年的讨论中,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欣喜。众多媒体聚焦的一所叫华西大学的西安民办学校,“把心思放在解决贫困生上学上”,他们以学校为家庭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模式,解决了孩子们的后顾之忧。5年以来,不仅一万多名贫困学生通过这种信贷助学顺利完成了学业,学校也因大规模的教育扶贫而实力大增,跃入中国民办学校百强。

  “华西模式”不仅拓展了解决贫困学生就学的思路,也让我们思考大学精神的内涵。

  一直以来,我们把贫寒子弟求学的路径锁定在政府身上。确实,维护教育公平是政府职责,资助贫困学生政府应该是主导,近年来这种主导的力度,也是一年大过一年。比如,今年新学年始,为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中央财政支出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即将到来的秋季学期,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

  但再好的扶助政策,也必须落实才能惠及贫困学生。华西大学的探索,让我们看到学校作为教育主体之一,在助学中存在的作为空间。比如,国家助学贷款之所以难以落实,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风险,目前全国公立全日制高校240万贫困生每年大约需要国家助学贷款144亿元,但实际上最好的年份贷款满足率也仅在30%左右。而华西大学创立的以学校为主体向银行担保的模式,推动了助学贷款的德政泽被更多贫困学子,学生的扶贫率平均达到60%至70%。

  让贫困学子求学有望,体现教育的公平与正义,不仅是政府职责之所在,更是大学精神之所系。高等教育阶段的助学,属于非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本就应实行包括政府投入在内的多渠道筹资原则。要做到“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不仅政府要加大力度,更要寻找多种资助方式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责任义不容辞。无论是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寻找更多的资助渠道,还是从自己的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助学,学校都应有所作为。

  目前大多数大学,都有从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角度,不断完善助学体系的努力,但无论从金额数量还是从途径探索上,都还有相当的余地。而实际上,学校助学并非是“赔本买卖”,这一点华西大学的教育扶贫实践可以证明。在他们的尝试中,教育扶贫不是单纯的慈善扶贫,而是以贷款“助学”,让贫困生实现人生梦想;以助学“援校”,让学校得到很好的发展。

  让校园托起贫寒学子飞翔的梦想,这是我们对大学的期待。希望更多的大学,能像华西大学那样,“花了心思”来满足贫困学生向学之心,让大学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得以体现。也期待更多的大学,能通过多样化的主动探索,让高校扶贫助学,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