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毕业考核方式非论文不可?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7-12 10:06:17

  又是一年毕业生离校时。

  大学生毕业的一个重要程序是完成毕业论文并获得通过,这种考核形式多少年来一直在沿袭着,包括美术、音乐等艺术类专业同样如此。多年的教学改革从未在根本上触动毕业论文写作这一块。

  这种考核形式有没有改革、调整的可能呢?比如,能否按专业学科特点进行毕业实践考核?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可不可以将毕业创作(相对应于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考核答辩的形式?类似的一些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是否也可用作品说话?

  就以中文专业而言,以毕业创作取代毕业论文改革思路的提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首先,考核形式应针对专业学科特点,既考查基础,又能充分体现原创性,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中文专业包括语言和文学两方面的内容。仅就文学这一部分来看,创作是第一性的,研究则是第二性的,没有创作就没有文学研究。尽管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也是创造性劳动,但是文学创作更能充分体现出原创性。诚然,大学中文系不是专门培养作家和诗人的地方,但创作还是考查中文系学生学习效果的好方法。近些年来,文学逐渐呈现出走下圣殿,借助网络回到民间的态势。令人遗憾的是,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并未在写作上表现出应有的优势,对文学的研究与创作力写作能力并非成正比。

  写毕业论文,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文学研究方面的论文依据的是现成的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这就使得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受到限制。而文学创作则是最需要想象力的劳动,因而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因此更能体现出创新教育的精神。文学研究不同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转化为技术、产品,惠及大众。文学研究只属于学术领域里的一个小圈子,而文学创作却属于广大的民众。

  其次,毕业创作是真正的专业实践,是对汉语言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应用,文学创作无疑是对语言的最有创造性的应用。文学语言在吸收采用民间语言的同时,也最大可能地丰富、发展着民族语言。古今许许多多经典作品的流传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然,文学研究或语言研究也是一种专业实践,但不应该是唯一的考核方式。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中文专业也不是专门培养研究者的地方,特别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已经明显趋向大众化的时候。这种考核多元化的做法,也是对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等教育原则的具体落实。

  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写作方式。对于中文系本科生来说,能写毕业论文并不是说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研究素质和能力。如果高校在制定毕业论文方面的规定时,事无巨细,从字数到格式,从参考文献到文献综述悉数纳入规范,毕业论文就会产生八股的倾向。当然,从学术规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术训练是相当有必要的,但在过多的规范限制下,泯灭的是个性和独创性。而超出实际能力的要求,很可能导致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因此,有必要改变多年沿袭下来的毕业论文写作的传统做法,改弦更张,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再次,进行毕业创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人文精神。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创作之间的共同点是都需要思考,二者之间的不同是,前者思考的仅仅是书本材料,而后者思考的是生活,是现实,是历史,是未来。中文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也应该拿起笔来创作文学作品。文学创作不仅能够考查他们的专业水平,而且也是对他们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应达到的思想深度、精神高度的一种检测。

  最后,文学创作这种考核方式更受青年学生的欢迎。根据在中文专业毕业生中做的一次问卷调查,笔者发现,45%的学生表示选择文学创作,原因是文学创作能体现出自由精神、创造性、主动性,这是他们所缺乏的,而且更能体现专业实践的特点。而选择论文写作的,有部分理由是论文更容易操作。

  当然,毕业创作还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如落实到实践中来,还有许多具体操作和管理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