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社会点击 正文
“一村一品”唱响一方经济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7-10 15:12:02

  动被望双鸭山7月10日电 今年开春的时候,四方台区20委的养牛专业户张殿宝牵着80多头肉牛来到四方台区太保镇靠山村安了家。这么远来到靠山村为个啥?憨厚的张殿宝说了:“靠山村是出了名的养牛专业村,不但交通方便,知名度也高,来这里买牛的人可多了;这里还有专业的养殖小区,村里还经常地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有啥困难说一声,村里就给解决了,这是多好的事啊。”

  占了“便宜”的张殿宝还上了“瘾”了,他说他要在靠山村把养牛业长期地发展下去。

  在太保镇,像张殿宝这样上了“瘾”的人还多了去呢。因为太保镇是“一村一品”的特色镇,不但镇里各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经济,就连镇外的人也跑到太保镇发展种养殖业。

  现在,太保镇所属的12个行政村已全部搞起了“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经济,瓜果蔬菜与运输专业的七一村、粉条加工与特色养殖专业的中华村、生猪养殖专业的建兴村、黏豆包加工与销售专业的长富村……这样的专业村多着呢。

  太保镇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市中心、福利镇、双鸭山矿区等经济带都与其相毗邻,四通八达的高等级公路网赋予了太保镇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最大的交通优势。

  太保镇党政班子看到了这个优势,并把这个优势转化成为发展特色经济的动力,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镇党政班子打出了“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太保”的发展理念,积极扶持“一村一品”经济。他们注重调整、优化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并树立全镇发展一盘棋的思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遵从“一村一品”经济发展的规律,优化各项生产要素的配置,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种则种,不断扩大发展规模,使“一村一品”经济成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推进器”。

  中华村有粉条加工厂24家,已形成了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发展的一条龙头格局。中华村本村的马玲薯不用外卖,自己的粉房就全部收购了,而且还带动了周边村屯马玲薯的种植规模。中华村的粉条在我市小有名气,产品供不应求,年加工马玲薯1500吨,可安排富余劳力720人,生产粉条51万斤,实现年收入128万元,人均增收917元。

  红星村的玉米加工运输业是该村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一大主业,全村有磨米加工厂3家,长年从事大米查子、小米查子、粗玉米面、细玉米面等玉米产品的加工、销售,近百台的大小三轮农用车从事玉米以及玉米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太保镇在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用特色产业富民兴村。建兴村耕地少,镇党委就立足村的实际情况,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调整了建兴村的产业结构,把养殖作为建兴村的特色产业来抓。经过几年的发展,2006年建兴村生猪养殖突破了1.2万头,全村有268户从事养猪业,占全村总户数的71%,实现牧业收入360万元,人均增收2917元,占人均收入的64 %,已成为太保镇养猪生产基地。

  太保镇党委在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品牌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战略引领的知名品牌,并注意发挥知名品牌涵盖下的系列农产品的品牌集群优势,让“太保”品牌在双鸭山立了足,并辐射到了全省,还准备走向全国。镇政府已经把红星村玉米产品注册了商标,统一了包装,带着包装的玉米销往了市内各大超市等市场,今年还上了哈洽会。镇党委正准备着为中华的粉条、长富的黏豆包、七一的驴肉再起个“名”,也给它们弄个好看的“外衣”,让它们也走出家门瞧瞧去。

  现在,太保镇党委已成为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信息中心、技术中心、智囊中心和贴心的人了。

作者: 郑昌宝 郭凌霄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