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暑期越来越热的“校园游”,清华大学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7月3日,清华大学学生向来自四川的小学生义务讲解校园风物。新华社记者王呈选摄
“向社会开放参观,是学校展示自己开放式办学姿态、真情回报社会的一部分,但社会民众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校园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不是旅游景点,别把清华当成旅游的地方。”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了上述观点。
暑期已至,“校园游”以其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记者今天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看到,络绎不绝的旅游团、大批参观访问者在校园里参观游览,绝大多数是中小学生团队。
游人多了,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会不会造成影响?对此,清华大学新闻发言人邓卫表示,参观访问者大批进入校园,对学校交通、环境卫生肯定都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校园开放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因为清华是全国人民的清华,清华的发展有赖于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局部利益的牺牲也是为了公众的利益。目前来说,游人集中的区域主要是学校的一些传统文物保护单位,还不是学校的重点教学区域和科研场所,因此,造成的影响还在允许的限度之内。学校也在不断适应开放的环境,一方面为参观者提供必要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加派人手,采取各种措施,全力保障校园环境的安全有序。
据了解,清华大学数百名学生组成了义务讲解队、交通协管队和治安服务队,协助学校保卫处疏导交通,维护秩序,引导参观者,他们统一身穿红色T恤,胸前戴着工作牌。大四学生毕道明一上午就接待了上百名游客。他一边擦汗一边对记者说,来参观的主要都是学生,校园开放可以让他们感受大学氛围,激发求学志气,我会在讲解的同时提醒他们,注意环境卫生,不要践踏草坪,大家都比较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