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动态 正文
状况堪忧,未必是后继无人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7-04 08:47:01

  近日,《新京报》书评周刊做了关于小语种翻译状况的调查,之后又在评论版连续做了讨论。作为波兰文学翻译的从事者,我也想表达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就我们外文所来说,像东欧小语种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之所以近年来招不到人,不仅因为这里待遇不高,更重要的是,年轻的东欧文学研究工作者来到这里,在业务工作的开展上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是为此而必备的有关外文书籍和报刊资料来源的问题难以解决。通过政府部门渠道获得的东欧各国文学书籍和报刊,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没来源了。这些年我需要的书籍和资料都是我几次应波兰政府部门邀请去访问时,波兰方面赠给我或者我自己买的,或者友人寄赠。年轻人如果没有相关资料来源,就无法进行研究工作,也搞不了翻译。当然,现任领导也表示过要为新进来的东欧文学研究工作者解决有关外文书刊来源问题,但看来并不那么容易。

  另外,东欧各国小语种文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国内曾经受到广泛重视,得到了大量介绍,这些有当时的原因,但是在新时期以来,人们把视线转向西方,对东欧学术不够重视。据了解,国内各大学文科讲堂里,除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和文学课外,没有第二所大学讲这些课。在国内书籍购销市场上,除了像昆德拉这样的东欧作家(捷克作家,用法语写作)的作品特别畅销外,东欧各国一些主要作家,包括经典作家、获诺贝尔奖的作家和一些著名的现代作家作品的出版和销售,除个别或极少数外,也远不如大语种。特别是西方大语种作家作品。因此广大读者对于东欧文学特别是近年来文学发展的状况都不了解。

  现在,通过主要是我们这一辈人几十年的努力,应当说,包括波兰在内的东欧国家古典和现代文学中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较大的作家的主要作品,在国内大部分都已经翻译出版,当然有一部分是从英文或俄文转译过来的,但这方面没有翻译过来的已经不多了。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把我说的那些至今没有翻译过来或者过去是从英文或俄文转译过来的作品,都从原文翻译出版,它们在市场既不能畅销,就非得要资助不可了。这种资助从何而来,能有多少?都是问题。

  这对于新来的东欧文学翻译工作者来说,也是困难。在东欧文学研究方面,一些重要国家的文学史和最著名作家的评传,也已先后写就出版,因此东欧国家文学剩下的重要研究课题也不多了。

  其实,说东欧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后继无人,也不完全是这样。据我所知,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系波兰语专业有些教师就是边教学边做波兰文学研究,同时他们也可以搞一些文学翻译的工作,目前尚未大规模开展,恐怕也主要是因为出版困难吧!他们愿意留在外国语大学,而没有到外文所来,这在我看来,一是因为他们是那里毕业的,习惯于那里的一切;二是那里去东欧国家访问的机会多,至少波兰是这样,去了波兰就可以弄到大量的波兰书。另外,在大学里即使研究翻译方面有困难,还有教学也是成绩,这样他们就有可能认为在外国语大学比在外文所好。而在大学教书比在外文所工作收入多,也是原因。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