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封杀炒作状元同样缺乏理性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7-03 09:33:02

  《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草案)》曾在二次审议稿第三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国家教育考试相关信息及考生成绩、名次等信息。”但最新消息是,已经进入三审的这一条例(草案),取消了关于禁止学校炒作高考状元的相关规定。(6月28日《工人日报》)

  “河北理科‘状元’透露成功四大宝典”,“文科‘状元’老爸曾帮忙逃课”,“甘肃理科状元最喜欢看世界名著”……高考分数刚出,有关高考状元的信息可谓汗牛充栋。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准炒作,炒作之风依然蠢蠢欲动。在笔者看来,重庆市主动取消立法禁止学校炒作状元的相关规定,避免法律的尴尬,无疑是明智之举。

  不可否认,在炒作高考状元的热潮中,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有关学校看中的广告效应,乃至一些商家看好其中的利益商机,使炒作状元之风盛行。但支撑炒作状元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状元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追捧。

  以笔者为例,家中订有两份当地的晚报和都市报。平时,妻子对报纸基本不感兴趣,顶多在晚上忙完家务后,找出当天报纸上有关家庭生活类的文章,当做消遣。没想到,高考过后的几天,每天报纸一到报箱,她便先睹为快。不管是有关省市高考状元的报道,还是学生、家长的经验介绍,每每都会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不是有选择地推荐给还在上小学的儿子,“人家状元是这样学习的”,就是给我上状元培养课,“别人的家长如此给孩子辅导功课”。有关状元的报道成为妻子的教育教程。

  的确,过度炒作高考状元,对社会和学生都没有好处。但毕竟,考生要想获得高考状元,并非一日之功,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学生和家长借鉴。作为新闻媒体,适度介绍高考状元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学生和家长有所启发,而家长和学生也以平常心对待,不妨把炒作状元当做家庭教程。

  记得在前几天的报纸上介绍,河北省两位“状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表示,自己也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能够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不过是实力加一点点运气而已。这样报道高考状元,更多的是引导人们增加几分理性。这样的炒作有益而无害,何必一味封杀呢?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