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社会点击 正文
百姓富了,她笑了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6-27 14:22:14

  东北网双鸭山6月28日电 初见刘子艳时,她正骑着一辆自行车从地头回来,人还没到,爽朗的声音就已到了跟前。别看刘子艳已经50多岁的人了,可一言一行都透着一股子麻利劲儿。

  黑红的皮肤、满手的泥土、满身的灰尘,一看就知道是与土地打交道的人,而刘子艳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与土地打交道的普通人,是她把一个落后的村屯发展成科技示范村、红旗小康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把一个农村新兴专业协会发展成省级标准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把小小的毛葱销到了省外、国外,让村里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

  刘子艳,宝清县夹信子镇夹信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妇代会主任、宝石河毛葱协会会长。

  刘子艳,一个普通的农家女人,却有着不普通的一面:全国巾帼致富带头人、省巾帼女能人、市级优秀人大代表、市优秀共产党员、县三八红旗手、县十佳公仆,她经管的宝石河毛葱协会在全省九家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中排名榜首。这是她的荣誉,更证明了一名党员对百姓的情怀。

  为了让毛葱给百姓带来更大的效益,1999年,刘子艳成立了宝清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协会——宝石河毛葱协会,并给小小的毛葱起了个名字——“宝石河”。

  有了协会,毛葱便有了一个“家”,“家长”便就是刘子艳。她这个“家长”当得称职,进农家、到田间、管技术、看土壤、上浇灌,她样样都要管上一管,小毛葱的种植成了规模。

  种了还要卖出去,卖了还要卖个好价钱。泼辣的刘子艳带着1名会员背上50斤毛葱样品,坐了62个小时的硬板火车到了广州。背着毛葱样品一家家批发市场的走,一个个批发商的推销。脚起泡了,嘴说干了。为了节省费用,她们住的是批发市场里的库房,吃的是馒头和咸菜。

  刘子艳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半个月的时间她用脚底板子“走”回来了6名广州客商,不但买走了全村、全县的毛葱,还卖上了一个好价钱,并签下了长期的购销合同。

  一下子,“宝石河”牌毛葱出名了。不但卖到了广州、深圳,还卖到了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小毛葱创外汇了。刘子艳说:“当时全村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这毛葱上呢,我是会长又是一名党员,找不到毛葱的销路,我失职啊!苦点累点没关系,只要村民富了,我遭点罪也值得。”

  现在,毛葱的收入已占到夹信子村人均收入的40%了。

  毛葱的发展,使夹信子村成为了蔬菜专业村。为了让蔬菜有个好“身价”,刘子艳帮着村民们建菜窖。跑贷款、跑材料,刘子艳不歇着。资金短缺时,她还把自己的钱拿了出来。

  家里人说:“别人富了也不给你一分,你图啥啊!”

  刘子艳笑了:“我什么也不图,别人富裕了,我心里也舒坦,谁叫我是一名党员呢?”

  村里的林长荣原是一名贫困户,想致富也没有本钱,刘子艳就主动给他提供葱栽子,帮他种起了毛葱,第一年两亩,第二年四亩,林长荣看到了希望。现在的林长荣不但脱了贫,还买了一台小四轮来发展壮大经济。林长荣说:“要想看党员的先进性,就来看看我们村的刘子艳吧!”

  在村里的每一条街道,在每户人家的田间地头,在村民需要帮助的时候,总能看到刘子艳忙碌的身影,听到刘子艳爽朗的话语。谁家有难事了、谁家闹矛盾了,都愿意找刘子艳说上一说,到了刘子艳这儿也就什么都解决了。

  “有困难,找刘大姐。”已成了村里的流行语。

  刘子艳不嫌累。

  她和村领导们正在张罗着建规范化、专业化、封闭式的毛葱交易大市场呢?建成后能实现收入588万元,税金140万元。还要再建一个毛葱精深加工企业,生产毛葱汁、毛葱粉、大蒜汁、大蒜粉。

  刘子艳说:“到那时,夹信子村的村民才算真的富裕了。”

  一种幸福荡漾在刘子艳的脸上。

作者: 郑昌宝 郭凌霄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