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杜绝假冒药品重在医院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6-18 10:24:59

  对假冒人血白蛋白,道德谴责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造假药当然是为了暴利,而从正规渠道进货,医院的利润多少大家都心里有数。所以,这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

  曾经有商人云:天下唯女子与“小人”的钱好赚也——这里的小人不是对某些有人品问题的人的简称,而是真正的小人:孩子。在一个正常的商业社会里可能是这两种人的钱好赚,而在有些地方的医药行业中,还有比这个钱更好赚的项目。

  《南方日报》报道,在国家药监局血液制品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了一批假冒人血白蛋白。这种药据说是从健康人的静脉血中提取,在临床中一般使用于危重病人以增强抗体,所以人血白蛋白又称为“救命药”。而这批假药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有1554瓶用在了患者身上。假药里基本不含人血白蛋白,所以,即使无菌无害、卫生达标,也比生理盐水的效果好不到那里去。

  对于这种行为的道德谴责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早在几个月之前,广州进行药品进货的时候,就有药厂代表声称:反正人都要死了,留着那些钱也没什么用。言下之意,就是患者在该死之余,还应该把他的积蓄拿出来让药厂去花。对有这样思想方式的人,道德谴责是注定不会起什么作用的。

  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应该再对这些人的道德水准做任何期待,应该不谈道德而谈谈技术。按照新闻的说法,这次事件是私人伪造假证,通过非正式的销售渠道流入市场的。而相对应的,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向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派驻厂监督员、把血液制品逐项纳入批签发、以及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的“检疫期”制度等措施。

  在我看来,这些方式不能说没有用,而是不知道能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如果我的常识没错的话,不论是往药厂派人,还是纳入批签发,都是针对的正规的生产厂家。老实说,虽然我个人并不看好某些人的道德水准,但正规的厂家是长期经营的,一般不会做这么绝自己路的事。

  明明是私人伪造证件、通过非正常的销售渠道流入市场的,结果多数措施都是检查正规的生产厂与渠道。这倒让我想起个脑筋急转弯的故事:某日,有人熬了一锅汤,然后盛出一勺一尝,盐放少了。结果他就接着放盐,最后汤跟海水都一个味道了,他还是尝着不咸。答案很简单:他始终在尝最开始盛出来的那勺汤。这个故事与上述措施有一点相同,都是检查的不是地方。

  我们都知道,想把所有非法渠道堵死基本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可以的话,成本也高得无法承受。惟一能最大限度保证药品安全的,只能是掐住最后使用者这一关:医院。只要医院能够坚持从正规的渠道进货,就可以较好地解决类似的假药问题。

  其实最重要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这种最简单的道理与逻辑,即使我这种外行都是明白的,但这些外行能明白的事情,却缺乏相应的制度来保证。我们知道,造假药当然是为了利益、暴利,而从正规渠道进货,医院的利润多少大家都心里有数。所以,都是有关于利益的事,这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