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峰和他的“坐骑” 杨晓峰供图
杨晓峰和他的“坐骑” 杨晓峰供图
东北网双鸭山6月15日电 第一次见到杨晓峰时,他正在甘肃省兰州市街头的一家小饭馆吃面。
矮小、黝黑的他,从饭桌后挪出来,向记者伸出双手———粗粗的胳膊,粗粗的手指,和儿童一般大小的手掌。攥住他的双手,记者的心颤了一下……
就是眼前这个身高1.46米的“袖珍人”,骑自行车和摩托车,6年行程36万里,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2500多个县区,已走过2484个;所到之处,作禁毒演讲2000多场,发放禁毒宣传单17万张,接触过万名吸毒人员,600多人被他说服前往戒毒所戒毒。他帮教过30个吸毒成瘾者,资助15人戒断毒魔走向新生……
禁毒苦旅源于三大刺激
五尺男儿“缩骨”变“袖珍”;不离不弃的初恋女友染上毒瘾跳楼自尽;目睹吸毒女为戒毒刀刺自己……
他,为什么会走上禁毒苦旅?这是每个见到杨晓峰的人都会产生的疑问。
这个问题,似乎点到了杨晓峰的痛处,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有两件事,深深刺痛了我。”
杨晓峰自小身体健康,聪慧机灵,直到他考上西北民族学院前,基本是一路坦途。原以为顺顺利利读完大学后,可以找份工作娶妻生子,好好过日子。想不到的是,在他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不幸发生了。
那是1983年的一天,杨晓峰回到宿舍后,突然觉得浑身奇痛难忍,没多久,皮肤表面就凝聚了一颗颗血珠。同宿舍同学赶忙喊来校医,但血珠还是不停地往外冒,慢慢地杨晓峰成了“血人”。
“一躺下,血就染红了床单。”说起得这次怪病的事,杨晓峰对记者说,“当时就希望躺下去,再也别醒来。”
“我得的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缩骨病’,浑身无力,几乎不能独自站立,四肢也严重萎缩,身高‘缩小’了18厘米,双手萎缩变小,和6岁儿童的手一般。”
当时的杨晓峰非常悲观,“我从不敢照镜子,不敢出门,无论医院还是学校,只要能找到锋利的东西,我就往腕子上割,先后自杀过18次。”
有一次在医院里,杨晓峰将头顶挂着的吊瓶打碎,准备再次割腕。就在这时候,他的同班女同学周晓芸突然闯了进来,抬手就给了他一巴掌,“真没出息,不管你变成什么样,人生来一趟不容易,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周晓芸的一席话虽然劝住了杨晓峰,可他也气得一天没吃饭。第二天醒来,护士进来说:“你还生气,看你的女朋友对你多好啊,怕你出事,在走廊里坐了一夜。”
为了照顾杨晓峰,周晓芸抛弃了世俗观念和姑娘的羞涩,帮他翻洗身子、解大小便。后来病魔虽然被降住了,但杨晓峰身体严重变形,成了一个残疾人。
周晓芸出生于干部家庭,自身条件不错。杨晓峰不是看不出这个20岁女孩对自己的情义,但是他不想耽误她。他对她说,我欠你的,总有一天要还清,不还清,我死不了。
毕业那年,杨晓峰一跺脚去了新疆,他流着泪嘱咐老师不要告诉任何人。
随后的几年内,杨晓峰先后在新疆、甘肃的两家报社当记者。后来,他深感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开始骑单车走全国呼吁保护环境。不料,发生在广西柳州的一件事再一次改变了他。
1998年7月的一天,杨晓峰宣传环保来到广西柳州,碰到一位衣着破旧、面色蜡黄的女孩子向他乞讨。出于同情,杨晓峰准备买饭给她,却被旁人拦住,拦他的人告诉他:“别招惹,这是个吸毒女,才16岁,已经反复戒毒、复吸好几次了,现在被父母赶出了家门。”
“当时我就问这个女孩,你为啥不爱惜自己?女孩说,我也想戒,但是戒不了,没办法,活一天算一天。”
“我又试探性说了一句:‘你要是能下定决心戒毒,就先扎自己一刀。’不料,这个女孩就真的拿水果刀在自己胳膊上戳了一下,血一下子涌了出来。”
“当时可把我吓坏了,我赶紧带着她去医院包扎。”杨晓峰说,也就是那个时候,他下定决心帮助这个女孩戒毒,并想办法帮这个女孩联系了戒毒所。5个月后,女孩成功戒毒,后来在柳州成了一名纺织女工。今年她给杨晓峰来信讲,自己马上就要结婚了,“如果没有杨叔叔,我早就死了……”
杨晓峰说,他是在无意中迈出了漫漫禁毒路上的第一步,但他没料到,更大的刺激还在后面……
与当年在他患病期间给予他温柔照顾的周晓芸失去联系十多年后,杨晓峰听说周晓芸分配到河北一所学校任教。想她早已有了自己幸福如意的生活,杨晓峰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那所学校寻找恩人。
但得到的消息却犹如晴天霹雳!当年善良的姑娘因染上毒瘾无法自拔,两年前就跳楼自杀了。
“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瘫坐在地上,半个多小时没动地方。”说到这里,一直倔强微笑着的杨晓峰仰起脸来,默不作声了……许久,才低下头,眼角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儿。
周晓芸的父母告诉杨晓峰,大学毕业后不久,周晓芸就结婚生女了,但她时常提起杨晓峰的名字。后来,失意的周晓芸开始接触毒品,为了吸毒,甚至把房子都卖掉了。两年前,她不堪毒品的折磨,万念俱灰,跳楼自尽。
一抔黄土,掩香埋玉。杨晓峰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他怎么也想不到,那样坚强、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女孩子会染上毒瘾,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我没有勇气让这样的好姑娘跟我受罪,但我真的没想到,我离开之后,她会以这样的方式走完一生。”
杨晓峰无法忍受心灵的自责,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坚定地踏上了走遍全国宣传禁毒的漫漫征途。
6年禁毒路历经磨难
上京津、下湖广、走边疆、访海岛、入江浙、去港澳、翻高原;遭遇车祸摔下山崖;狼群围追堵截……
2001年4月10日,杨晓峰辞去了记者的工作,并且将他亲手创立的图片社和环保资料全部变卖,获得7万余元作为禁毒宣传的启动资金,开始了他的“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禁毒宣传。
接下来的几年内,杨晓峰一边打工一边宣传禁毒,上京津、下湖广、走边疆、访海岛、入江浙、去港澳、翻高原,连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阿里高原也留下了他的足迹。6年来,他先后帮助30多个青少年戒毒,600多人被他说服前往戒毒所戒毒。其中15名是完全靠他出资帮助戒断的,他先后共花费了3万多元钱。
因为禁毒宣传,杨晓峰在全国有了不小的名气,也在各地结下了众多的朋友。现在,已经有一万余人通过电话、信件,请求他帮助戒毒。
“面对那么多人的求助电话、信件,你一个人如何应对?”记者问。杨晓峰自信地笑了:“绝大多数人,我了解情况后会告诉他们怎样做,劝他们上哪个适合的戒毒所,并经常打电话写信鼓励关心他们。我决定亲自帮教的对象是有条件的:一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无人管教,无家可归;二是吸毒史一般在一年以内,长了很难戒断。”
“6年禁毒宣传路,多少汗水,多少泪水,6台照相机被偷走,一台摄录机也被打劫。这一切一切,我承受着,我走到了今天,这些苦难别人是很难体会到的。”谈起宣传禁毒路上的艰辛,杨晓峰直言,他哭过,也笑过……
2002年6月29日上午,杨晓峰骑车途经四川攀枝花前往云南的一段陡峭公路,突然,面前一大一小两辆车同时迎面驶来,他躲闪不及,连车带人一起被撞飞,摔进了十几米深的悬崖下,当即昏迷,不省人事。
直到半夜时分,杨晓峰才醒来。他背着的两个包救了他的命,没有伤着内脏,但他的双腿疼痛剧烈。在他身边不远的地方,自行车已摔成“麻花”。忍着剧痛,他一瘸一拐绕了一段路,终于回到了原来的公路上。
等了好长时间,终于拦住了一辆去云南楚雄的大货车,货车司机施红全将他送到了楚雄市人民医院,并为他垫付了两千多元的住院费。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右小腿严重骨折。“我现在走路这么费事,坐的时间稍微长点,腿就麻得站不稳,都是那次事故留下的后遗症。不过那次也算是因祸得福,让我在生命中遇到了第二个恩人施红全。还有,楚雄市禁毒支队花五百多元买了一辆山地车送给我,我还在楚雄市一中为200名学生讲了一堂课‘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最让杨晓峰感到后怕的事,发生在2004年8月的一天。这天,新疆艳阳高照,天热得出奇,杨晓峰骑车前往乌鲁木齐,途经一片荒无人烟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时,突然窜出了3只狼。这些狼对他围追堵截,好几次距他只有几米远。万分危急时刻,草原上出现了一辆军车!“要不是部队的车过来救我,那天恐怕就喂狼了。大难不死,关键时刻,总有好心人出现。”说着,杨晓峰爽朗地笑了。
在漫长的征途中,杨晓峰历经磨难,但他也得到了更多的帮助,收获了更多的感动。6年来,他收到陌生人以及所到城市政府机构、公安机关的捐款和资助3万多元,沿途给他送水送食品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要不是这些好心的陌生人的帮助,我怕是早就‘牺牲’了。”
笑对误解却无法摆脱无奈
有人说他“打着禁毒宣传的幌子到处拉赞助、做秀”,他淡然笑对;对反反复复戒不断毒瘾的孩子,力不从心的他惟有叹息……
今年5月1日,杨晓峰自费从家乡甘肃省金昌市出发到西藏拉萨宣传禁毒。“说句实话,到拉萨后,我身上只剩下5块钱了。”
杨晓峰出发时,身上总共带了两千多元,一路上他都严格限制自己的生活费用,一天不得超过15元,除了每天必须为摩托车加的20元汽油外。为了省钱,他从不住旅社,累了就靠在自己带篷的摩托车上睡一觉。由于太劳累,加上高原缺氧犯困,他在青海湖附近的公路边睡觉时,被偷走了一千多元。“即使这样,我途经青海格尔木、西藏安多县、那曲县等地时,仍然在人多的地方搞了图片展览,还发了一千多份禁毒宣传单。”
不辞辛苦,忍饥挨饿,耗费金钱,远离家人,有时还被人误解。杨晓峰说,有一次他到一家早餐店准备吃饭,刚往里一走,年轻的店老板就把他当成了乞丐,高喊一声:“出去!”“当时我就傻了,但最后我还是坚定地走进去说:‘来碗稀饭!’”
“其实,多数人都觉得禁毒宣传是行善积德的好事。但也有些误解。”杨晓峰说,有些人说他是打着禁毒宣传的幌子到处拉赞助、做秀,并借机到全国各地旅游……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杨晓峰都感到心酸。
“不问金,不问银,只问你的心诚不诚。”杨晓峰说,“我每到一个地方,从没有跟人家索要过。”他说,6年的禁毒宣传,他总共花费了11万多元,除去别人主动赞助的3万多元,其余8万元都是他自筹的资金。
杨晓峰对别人的误解看得很淡,但却无法摆脱很多的无奈。“我帮助过的一些孩子,有反反复复折腾了几年也戒不断毒瘾的。他们经常打来电话问我怎么办?我特别无奈。6年了,我也50岁了,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杨晓峰叹息着。因为缺乏资金,他打算暂停一阵儿禁毒宣传,先打打工赚点钱再说。
“做出这样的决定,我自己也很无奈,感觉对不住新疆公安厅的王厅长。”原来,2004年,杨晓峰在新疆做禁毒宣传的时候,新疆公安厅的王厅长专门到他住的宾馆去看望他,并对他说:“禁毒宣传是造福人民的大事,你是人民的英雄,一定要坚持下去。”随后,这位厅长吩咐自治区公安禁毒总队给各市县禁毒部门打电话,要求他们支持杨晓峰的义举行动,并赞助宣传活动经费1万元。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杨晓峰说,肯定还是和禁毒宣传有关,他想着要写一本关于毒品的40万字小说,名字初定为《白魔》;如果有了一定的资金,他想创办一个小型自愿戒毒所,让更多的吸毒者走出毒魔阴影。
采访结束时,杨晓峰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你应该去趟西藏感受一下,从西藏安多到拉萨600多公里的天路上,随处可见虔诚的朝圣者,一个跟一个,一步一磕头,五体投地、匍匐前行的身影。
“一步一磕头,诚心可问天。”杨晓峰说,他走的这条禁毒路和朝圣者的天路是一样的,虔诚也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