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6月12日电 道路平坦宽敞,农房错落有致,村庄绿树掩映,边沟沿路铺开,生活悠然自得……这是记者近日在宝山区七星镇采访时看到的一幅幅农民乐、村庄美、民风正的和谐文明画卷。
德孝评选:美德春风进万家
家住七星镇宝山村的李长华老人真是好福气,因为她有一个十分孝顺的儿媳妇。今年74岁的李长华于2003年患上脑血栓,行走不便。为了让母亲安度晚年,儿媳刘玉洁对婆婆体贴入微。刘玉洁开了家小卖店,经常出去进货,但只要母亲的病情稍有变化或有其他要求,她宁愿放下手头的生意,也要尽心尽责,把母亲照顾好。正是因为她的孝举,刘玉洁在全镇开展的“德孝工程”中被评为“孝敬典范”。
“五员”指导团:帮扶指导暖民心
2004年,七星镇在全镇成立了农村思想政治指导员、理论宣传员、文化宣传员、司法调解员、信访接待员指导团。几年来,这支特殊的流动队伍上街头、走村庄、入院落、进田间,深入农村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不扩大,纠纷无积压是该镇“五员”指导团的工作目标。上游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1000多人,人均耕地仅4亩。长期以来,村民们都在为“填肚子”奔波。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村民们腰包鼓起来了,但精神生活却难以满足。为此,村里成立了一支由10多名村民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农业生产信息及健康生活常识等,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文明共建:村村呈现新和谐
华新村村民王胜昌去年在草甸地上开荒种地,村民放牛踩了他家的庄稼,两人因此矛盾逐渐激化,经村干部们协调,问题得到了满意解决,两人又像从前一样和好如初。
七星镇通过开展文明共建活动,从村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以文明评比、治安联防、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共建活动,不仅有效化解了村民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优化了治安环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推动了村与村、民与民之间的交流、和谐氛围的长足发展。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奉献爱心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广大农村有所淡化,不赡养父母、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七星镇下大力气开展“德孝工程”,文明共建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这样的榜样不是表面文章,它就在身边,值得效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