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次“掠城攻关”的高考,松口气的考生们在即将告别恩师之际,欲搞个仪式作为答谢老师多年来的辛勤培育,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近年来学生们也受到社会上请客送礼的习风愈刮愈烈之影响,类似“谢师宴”的告别酒会盛行起来。张同学请罢李同学请,“走马灯”似的宴请让老师吃罢上顿吃下顿,吃得舌尖麻木,味蕾失效。
谢师仪式只讲吃,一个字:俗。这种习风习俗蕴涵的积极的思想文化成份不多,换句话说“含金量”很少。漫延开来,真让人担心水患为灾。孩子宴请,家长埋单,不但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让纯朴、真挚的师生情谊在酒水里浸泡,还能不变味儿?
单靠家长劝阻这般“谢师风”,恐怕难以奏效。笔者认为,为人师者的老师不妨做个抵制陋风陋习的表率,广而告之:谢谢同学们的好意,情义领了,宴请则免了!只要桃李布天下,老师如饮甘露。
其实,感恩于老师的园丁情谊,积极的、意义深远的形式有很多。比如送老师一支笔,让老师签上毕业赠言存以为念;送上一束花,让老师心里保留这份浓郁的花香……诸位老师,在学生们毕业前夕,你能为同学们创意一些点子,启发同学以更好的方式留存师生的思念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