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随着街头驾驶农用三轮车卖瓜者日益增多,郑州市迟到的西瓜政策昨日也终于露面。6月11日起严管农用瓜车进城,与去年不同的是一些政府用词的转变,从“全面禁止”农用瓜车进城变为“劝阻”农用瓜车,“交警把口”变为“销售服务站”,而且郑州市执法局和公安局表态时,也都强调了温情服务,商务部门也首次在西瓜销售会议上表态要帮助农民售瓜。这似乎隐隐透出一个信号,郑州市政府开始打“和谐”牌了。
记者还了解到,去年5月郑州市政府已发布了西瓜政策,而今年政府部门迟迟出台西瓜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既想顺应民意,又想兼顾市场发展,政策迟到的过程正是政府决策部门进退两难的心路历程。
关于执法
6月11日起严管瓜车进城
在全国许多大城市纷纷宣布背街小巷对小商小贩解禁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对郑州市西瓜政策也怀有几分憧憬,今年会不会允许农用瓜车进城?会不会开放个别时段、个别街道让瓜车进入?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昨日召开的郑州市2007年西瓜销售服务工作会议宣布,对进入市区的拖拉机、农用三轮车进行劝阻、引导,仍然不允许农用瓜车进城。
据介绍,郑州市今年西瓜预计总产量27万吨,截至6月7日,大棚西瓜已经销售了7万吨,目前各地的露地西瓜即将进入上市高峰。面对街头日益增多的三轮瓜车,政府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
从下周一(11日)开始执法、公安等部门就要各就各位,6月15日公安部门的“销售服务站”开始“把口”,6月11日执法局开始对瓜车开展执法清理。
“我们不是不让瓜农进城,是不允许拖拉机、农用三轮车进城,这是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不仅仅是不允许这些车辆进城卖瓜,也不允许这些车辆进城卖其他水果。”郑州市副市长王林贺说。
郑州市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态时说:将对违规瓜农以教育、说服和疏导为主,不扣车,不罚款,不刁难,使执法人情化,引导瓜农到指定的居民区、超市等有序售瓜,坚决清理占道经营。
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除了在销售服务站“把口”,还有一个职责是为西瓜运输车辆免费发放运输通行证。交巡警支队负责人表示:将组织近200名民警和社会力量500余人严把入市口,在中州大道、南三环、西环、北环等设立65个西瓜销售服务站,24小时进行服务引导;在花园路、中州大道沿线禁止售瓜车辆售瓜。无通行证车辆一律不准进入市区;对无证入市瓜车要清理和劝阻,确保市区道路安全、畅通。
关于服务
商务局首次参与西瓜销售
“虽然限制农用瓜车进来,郑州市对瓜农是欢迎的,所有社区、家属院都要对瓜农开放!”郑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穆为民明确表示。
为了帮助瓜农售瓜,今年郑州市商务局也首次参与到西瓜销售工作中。商务局负责人说,将组织各商场、超市采购经理到西瓜主产区与瓜农签订售瓜协议,督促商场、超市设立中牟西瓜销售专柜,同时动员华润万家、世纪联华、易初莲花等全国性连锁超市,努力使中牟西瓜打入超市在外地的市场,扩大中牟西瓜的外销量。
设立560个西瓜直销点
据介绍,6月15日前郑州市将在各社区建立560个西瓜直销点,免费为瓜农售瓜服务,方便市民吃瓜。同时还将完善“三场一店”销售网络,“第一场”是中牟本地的西瓜批发交易市场,力争今年中牟产地市场交易量从去年总产量的70%提高到80%以上;“第二场”是郑州郊区的西瓜批发交易市场,毛庄、刘庄和陈寨等蔬菜批发市场,开辟临时西瓜批发交易场地,免费为瓜农服务;“第三场”是市区的农贸市场,在市区90多个农贸市场辟出专门区域,引导瓜农等经销者入场销售。
“一店”是商场、超市、水果店、直销点等销售西瓜,同时“田园情”农产品店将继续发挥作用。
关于出台背景
政府出台政策背后的犹疑
今年,政府部门在制定研究政策时颇费了一番周折:在当前全国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瓜农再像过去那样“狠”会不会引发争议?对瓜农网开一面会不会导致中牟瓜农形成的市场网络功亏一篑、有损郑州市容市貌?是进退两难的选择推迟了今年政策的公布。
今年5月24日,郑州市供销社的部门召集省内各家媒体听取媒体意见时,就出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在全国许多大城市纷纷对小商小贩有限解禁的情况下,郑州市对瓜农能否温情一些,比如开放某些背街小巷、趁着夜色进城等等,但是供销社有关负责人衡量再三,还是认为“一放就容易乱”,那样的结果会导致郑州市政府几年来严管成果的付诸东流。
“如果不限制瓜车入市,会不会又重现4万多辆农用车拥进市区,道路交通、市容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的情景,谁也说不准。而到那时,政府再出面干预也晚了。限制瓜车进城又要承受舆论压力,不好办啊,看来只有在维持老政策的基础上微调。”决策部门正是在前后犹豫中选择了继续紧闭“城门”。
关于瓜农
部分瓜农已不愿进城
今年5月中旬,为了起草今年的西瓜政策,郑州市供销社来到中牟的田间地头征询瓜农们的意见,发现瓜农们的意见也不统一。
在姚家乡、韩寺镇等中牟南部的西瓜主产乡,大部分瓜农希望政府继续前两年的政策,因为通过市场销售去年他们大部分增收了,很多人认为没必要风餐露宿往城里跑了;在中牟县北部的一些西瓜非主产乡的瓜农的态度却是,让不让进城无所谓。而中牟当地专门从事贩卖西瓜的农民们迫切地希望郑州打开城门,让农用瓜车进来。调查显示,凡种植面积超过3亩的瓜农都不愿意卖瓜了,一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另外专门搞种植就收益颇丰了。
关于市场
从堵变疏帮瓜农增收
今年,中牟县通过帮扶、建立产地市场、拓宽外销渠道等方式,已提前将一部分西瓜销出去。今年的外销目标为70%,比去年高出10个百分点,经纪人队伍也将在去年3500人的基础上增加到4500人。
郑州市副市长王林贺说,通过两年的政策扶持,到了2006年基本解决了农民卖瓜难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中牟西瓜每公斤平均售价2元左右,每亩平均增收400元,每户农民平均增收1000元。
而且中牟瓜农也有了市场意识,从今年开始扩大了大棚瓜的栽种面积,减少了露地瓜种植量,尝到了错峰销售的甜头。
郑州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认为,西瓜产地的政府部门要发挥属地管理作用,培训西瓜经纪人,让中牟西瓜从局部市场销往全国市场,扩大中牟西瓜的外销量。
种种迹象表明,在中牟西瓜销售渠道已多元化、郑州市区西瓜销售网络逐步完善的条件下,政府的“有形的手”调控职能将逐步淡化,而市场“无形的手”的功能将逐步彰显。
西瓜进城从不管到严管
2002年之前,放任自流
郑州的西瓜市场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那时候,中牟县的西瓜70%以上依赖郑州市场。
2002年,占道经营
当时背街小巷允许占道经营,发通行证给农用瓜车,最多时曾经有4万多辆农用瓜车滞留市区。
2003年,一卡三证
中牟县政府对瓜农入市采取“一卡三证”措施,严控进城售瓜车的数量。许多机关、团体购买“爱农瓜”。
从2004年开始,定点销售
郑州开始对农用瓜车进城进行限制,实行定点销售。
2005年开始,郑州市宣布全面禁止农用瓜车进城。市区设置了不少西瓜直销点,需要通过厢式货车运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