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6月11日电 据媒体报道,在哈尔滨市“数字城管”二期建设推进工作中,哈市将在原有300个视频摄像头的基础上,再建850个。届时,哈市重点街路、重点区域和人流物流集中地段将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城管工作将变被动受诉为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笔者认为,这真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好消息。
虽然大家都清楚对重点路段实施24小时监控的诸多好处,如可有效预防犯罪、提高案件侦破率、保证市容整洁……但一些人还是会提出异议,认为1150个摄像头会将人们的隐私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同时对监控设施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管理部门的懒政。
对此,我们有必要加以说明。首先个人隐私多指个人具有私密性,不公开或不适宜在公开场合大肆传播的东西。但如果一个市民明知自己处于公共场所,众目睽睽之下,却仍要进行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难道还得让大家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以此来保护他的隐私吗?这种故意发生在公共场所的“隐私”,已经不能再称之为隐私,又何来侵犯一说?
其次,如果摄像头真一不小心录下了受害人与抢劫者搏斗时的走光镜头,那么是按照录象追查抢劫者重要呢,还是出于保护受害人隐私考虑,销毁录象重要呢?个人在公共场所的所谓隐私和人身财产安全相比,究竟孰重孰轻,相信大家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监控设施作为一种高科技管理手段,是对以往各种管理方式的有益补充,它会让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更高,针对性也更强,甚至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管理。如实施24小时监控,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部门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延长了,夜幕掩盖下的许多不法行为都将进入管理部门的视线。同时,借助摄像头,以前“烂手爪子”诡秘的行踪会暴露无疑,管理部门只要顺藤摸瓜就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摄像头会让以前毫无头绪的问题变得有迹可寻,可为管理部门解决问题指明方向,因此它会让管理部门更忙碌,工作量更大,而不是束手无策地等待或是有懒政的机会。
有摄像头的注视,可能会让一些人感觉不舒服、不自在,但这同摄像头给犯罪分子、“烂手爪子”、闯红灯者带来的不舒服、不自在相比,谁会更加如芒在背呢?答案不言而喻,所以为了更多人的公共安全,建设“数码城管”很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