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名师说课 正文
三名师点评2007年辽宁高考作文题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6-08 10:07:11

  2007年辽宁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我能》,本报特别邀请大连市高中语文教研员钱国利、大连市第八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徐丝、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刘艳华解读高考作文。

  难写出思维深度

  大连教育学院钱国利

  1.对命题形式的看法

  《我能》属于命题作文,但应该称之为新命题作文,这是相对于“老”命题作文说的。因为新命题作文命题本身往往只是一个话题,一个写作的引子,不限定立意,不限定文体,考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实在地说,这种命题作文已陷于一种给学生更大的写作空间与必须有必要限制的矛盾之中。偏、难、生、怪的题目不合适,这种熟之又熟的题目也很勉强。全国卷从去年已改为新材料作文,辽宁卷为什么不能也改一下呢?

  2.对可写性的看法

  “我能”,一眼看去是要考生谈自己的心愿,即你能做什么。再仔细思考,就会觉得,“我能”只属于个人的,因为在社会中,个人的心愿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又是由他人、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或决定的。而这种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和谐与冲突才是展开思路、深化立意的空间。

  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既要体现“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的命题原则,也要体现并不是“让每一个考生都说(写)得很好”的选拔原则。但这仅仅是原则,在具体的命题上,应该体现出学生生活积累、读书积累上的差异,应该体现出对生活认识上的差异;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能够打开思路,应该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由对文题的逐步深入理解而激发出来。可以想象,今年的作文,大都是考生的畅想曲,而很难写出命题者预想的思维深度来。

  钱国利简介

  大连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辽宁省特级教师。1982年1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及教研20多年。

  题出得很好,切入点多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刘艳华

  首先要说,今年辽宁的高考作文题出得很好!虽然是命题,但选择的角度、选材的空间极大,淡化了审题,主要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能代表辽宁高考写作的发展方向,对于那些热爱读书、长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生来说,这个题怎么写都有表现的余地。

  从主题上看,“我能”体现了自信的、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基调是自信、乐观、健康、阳光等,考生很容易审题,或者说,我们几乎不必担心跑题。

  从切入点看,空间太大了!如:我能穿越时光的河流去触摸历史的沧桑,我能在冬天里约会春天,我能透过风雨望见彩虹,我失败了但我能为别人喝彩(这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是做人的高度),我能在泪光中微笑,我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如果“我能在霜雪中听到花开的声音”更好),我能握住苏轼(或任何一个你了解、你喜欢的从容面对困难的人)的手,我能把华益慰(或任何一个你了解、你景仰能面对困难的人)雕刻成心中的天使,我能从有限中看到无限,我能在喧嚣中寻找到宁静,我能从陶渊明的田园中看到大寂寞,我能从韩剧中看到儒家文化,我能成为妈妈的骄傲,我能续写母校的辉煌,我能找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我能让瞬间变为永恒,我能在细节中体味幸福,我能在过程中体味成功,我能把鸟看成树的花朵,我能从晚秋的胡杨中看到生命的高贵,我能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可写的角度太多了!所以,今年的辽宁高考作文将有大量的美文出现,那些爱读书、会读书、爱写作的同学将会有非常理想的分数。因为可以借鉴的东西很多。

  从文体上看,小说、散文、议论文均可,都可以写出上乘作品,喜欢散文的同学可以张扬文采了,思辨性的散文尤其好驾驭,融情融理者当成为上品。

  有趣的是,我们辽宁的作文题可以写好今年其它任何一省市的作文。浙江《行走在消逝中》(这个文题太棒了!),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江苏《怀想天空》,广东《传递》,山东《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湖南《诗意的生活》,湖北《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四川《一步与一生》,福建《季节》,这些作文都可以变成“我能……”所以,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选材谋篇,今年我们辽宁的考题都给了学生放飞思想,放飞性灵的广阔空间,较去年的《肩膀》而言,今年考生更能快速审题立意,从而快速进入表达阶段。成功的文题势必造就一大批高分作文。

  刘艳华简介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20年。曾被评为市教学骨干,省教改先进个人、教学能手、优秀拔尖人才、巾帼建功标兵,曾获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受省委、省政府表彰。所带班级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4年高考所带班语文成绩平均120分。写出高水平不易

  大连市第八中学徐丝

  《我能》截取于广告语中,为大家所熟悉,对全体考生来说,这个题目不陌生,心里就不会有恐惧感;又因为这个作文题目的取材范围较广泛,使考生省去了搜索素材的时间,应该说这个作文题目是面向全体考生、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说,而且能说好。

  初看题目,是命题作文。稍品味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单纯命题作文,其相当于半命题作文。考生在文中一定要回答一个“我能什么”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能”字的兼词性决定的。但这个命题又不会存在偏题、离题的问题,所以仅从作文写作角度看,难度应该在考纲规定的范围之内。

  该作文题目看似简单,但真正写出高水平的文章也不大容易。考生必须有较高立意,有较雄厚的知识积累,且要有较高的文学表达能力,像我们学生中的善思考、喜创新的同学,对作文反应就好。

  写作中学生可以铺张扬厉,侃侃滔滔;也可春雨甘霖,润物无声。总之,只要极尽文采,显尽华彩,就达到目的了。

  徐丝简介

  大连市第八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三十年,先进教育工作者。任高三实验班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作文大赛,多人次获得各级别一等奖,参与编写《高中现代文阅读》、《高中文言文阅读》等书籍。配合新课改,参与编写《新路经》等教辅材料。

作者:    来源: 东北新闻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